一再紧缩的货币政策,让银行信贷成为稀缺资源。而紧缩政策影响下的股市,又让银行失去了基金代销这个去年的“创利大户”。 信贷紧缩让银行获利还是受害?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地回答。 或许,我们更该关注的是,中国经济中羽翼尚不健全、步履维艰的一部分群体正经受着真正的资金紧缩煎熬;更该关注的是信贷限额政策下,钻政策漏洞,打擦边球的做法;更该关注的是,紧缩政策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
诸多不利下的银行业
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已经影响到了银行。 在宏观调控和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生产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对银行防范信贷风险产生明显压力。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市为例,根据央行相关报告,一季度该市以中小企业贷款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5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增幅达115.4%。从最近四个季度温州市不良贷款余款看,分别为22.83亿元、22.88亿元、23.61亿元、23.69亿元,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对于贷款集中在优质大企业的银行而言,风险同样存在。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信贷总量控制的政策限制了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组合的能力,有限的信贷资源可能会逐渐集中到少部分大客户那里,一旦贷款利率继续提高,信贷总量调控持续加强,将使得部分借款人难以承受,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可能会上升。这个状况今年一季度表现尚不明显,但是半年后再来观察这个问题可能会比较清楚。 另一个直接影响银行收益的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伍永刚在其6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假定银行流动性调减占法定存款准备金增量比重为100%,经过测算,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整个银行业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为1.3%,对上市银行的负面影响约1.37%。以2008年3月末数据估算,14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约24.16万亿元,考虑到人民币存款的扣减、税收的影响,14家银行共约减少净收入51.2亿元,减少净利润38.39亿元,占2007年净利润总额2810亿元的1.37%。 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问题。据连平介绍,07年,不仅是小银行,甚至规模相当大的银行在短暂时间内也曾出现过流动性困难。 从紧货币政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也在加大。连平介绍,据测算,在不考虑新的避险措施和相关成本因素,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大概也在一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紧缩政策影响下,A股市场持续下跌,银行基金销售业务出现明显放缓。以交行为例,1季度交行代销基金312.88亿元,同比下降21.02%,手续费收入2.86亿元,同比下降22.49%。
银行业谋变
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业界对今年银行业的经营业绩仍不乏乐观的声音。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年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可能仍会达到50%以上的较高水平。 连平指出,2007年共计6次调高利率,对银行增量业务已经产生了正面影响。存款活期化的趋势还会持续。在从紧货币政策条件下银行贷款利率的话语权增强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商业银行净息差的扩大。所以今年各家商业银行总行给分行下达的业务指标中,虽然信贷总量减少了,但是今年上交的利润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了。 信贷话语权的增强会带动相关中间业务的增长,如咨询费等,甚至不排斥将部分利息收入转为中间业务收入的可能。 今年一季度,各家银行还推出了大量的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这一方面可以在不占用银行存款的情况下缓解企业的资金饥渴,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银行应对从紧货币政策的措施还包括积极发展综合经营。目前,商业银行在建立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方面都有了突破,很可能今年在保险、证券方面有新的突破。这将使商业银行构建一个比较好的综合经营平台,为整个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伍永刚在其6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维持其对银行业的“增持”评级。理由是非对称加息可能性进一步下降;银行股此前已充分调整,估值水平已偏低,安全边际较高。目前股份制银行2008年动态PE(市盈率)、PB(市净率)平均只有15.6倍、3.1倍,大行PB更低。
警惕紧缩政策下的暗流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指出,实际的负利率意味着,获得贷款是极其困难的,但一旦获得,就可以享受零成本融资。不难想见,对银行贷款的争夺会是多么激烈。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并不是单纯地从紧,也并非放松——而是同时兼而有之。国有、大型资本密集型项目更容易受银行贷款青睐,规模小、现金流需求大的民企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从较长期看,对国民经济的健康不利。 央行相关报告的数据证明了王志浩的观点。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乐清、瑞安市一季度信贷出现明显的回落,3月末贷款余额比年初仅增加10.88亿元和17.04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5.4亿元和11.65亿元,增量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王志浩在其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指出,针对信贷限额政策,出现了一些合法的,或打擦边球、或者不合法的对策,并且还有不断演进、扩散之势——委托贷款是很多大中型企业,包括一些跨国公司的常见选择;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资金充裕的制造行业寻求融资。规模大、信贷风险较低的企业可以接近央行基准利率的成本拿到委托贷款,规模一般的企业融资成本要高一些;民间非正式的融资管道也风起云涌。据称,年率从15%-20%,到40%-50%不等。据说,一些中资银行跃跃欲试,向民间融资放贷。但在整体信贷管制下,这种信贷的规模应该很小。 而一些商业银行钻政策漏洞,打擦边球。其主要手法为:季初放,季末压。季初大量放款,季末大幅回收贷款,在下一季度继续放款。这种做法必然会干扰企业的项目融资计划,但如果计划妥当也是可行的。如果达到一定规模的话,则季度末,甚至月末的数据的可信性下降; 互转让,调余缺。商业银行之间相互转让信贷资产,调剂贷款额度,保证自身满足信贷限额的要求; 表内收,表外放。表外授信项目,这不但包括委托贷款,还有以信托及投资公司信贷资产和对中介人发放的非正式贷款。 王志浩指出,信贷限额持续的时间越长,能够被加以利用的漏洞就越多。 “简而言之,我们认为,与以信贷限额作为重要调控手段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相比,现时中国经济的商业化和多样化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仍然认为,对于货币产生的压力,应该采用加息手段。”王志浩这样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