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动的脚步极其迅速,商机四起,你看到在这永无止尽的变化过程中,有人掌握了转动的时机而迅速致富,催使另一群人萌生急迫致富的念头。
然而从个人职业生涯或经营事业的角度来看,最终追求的应该是永续发展,因此,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避免输在最后一点,而不致到了中、晚年以后,徒叹事业或财富成就不保,陷入“白头宫女话当年”的窘境,对于看似机会蓬勃的新时代工作者来说,相当重要。
所有的机会都是给有实力的人,也只有实力强大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因此建立实力、培养实力,就成为所有事情的核心,也是任何人都应该要积极修习的课程。我经常用等公交车来比喻实力和机会的关系。你一定要走到公交车站,车子来了,才搭得上去。我们遇到的情况,大都是到了公交车站,必得等候片刻,车子才会来;另一种幸运的情况是,到了公交车站,车子随即过来,这样的机运相对微小;还有一种状况是,离公交车站只差六七米,车子来了,你当下跑步追上公交车;而如果你和公交车差距二十米,那班公交车你是搭不上的。
这样的比喻,是提醒每个人都必须认清“培养实力、等待机会”是最基本的赢家法则。机会是所有人的公交车,不会为了独独等你一个人而停下来。大部分的人都是蓄积好实力,伺机而动;少数幸运儿则是实力一到,机会就来;或者实力本来未到,但是加把劲,及时揪上机会;如果实力相距甚远,通常是没有机会搭上公交车的。
如果企图及早搭上公交车,那么在前往车站的途中,就必须自始至终全速前进,而不是眼见公交车没到,就径自踱方步,因为车子比人快,当你发现公交车驶来,想要追赶,已经慢了一步。因此,不能因为还没看见机会,就磨蹭度日,应该要全速努力,才会搭上最早的机会之车,比别人早一步成功;也不要奢望没有实力,还可以取巧地莽撞上车,因为没有实力,机会就是别人的赛局,即使勉强上车,到底还是会半路出局,而且遍体鳞伤。
强大的实力都是来自于扎实的基础建设,这里面包括受良好的教育,在专业化的环境里,从最基础的工作历练开始努力建构。不过全世界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永久打包票,更何况还有其他许多的变数在左右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因此,如果实力丰沛、蓄势待发,机会却迟迟未到,也不要轻易失去耐性。
愈专业化的东西、愈有价值的能力,学成的困难度愈高,必须投入的时间也愈长。当你需要比别人高一等的实力,就必须比别人更有耐心去历练。有的人耐心只能持续三个月,他就只有三个月能历练成的能力;有的人可以耐心熬上五年,就有五年才能历练成的能力。当你准备就绪,对事物拥有通透的了解,才不会在未来的判断上产生盲点。如此,距离最后的赢家那一站,又靠近了一大步。
工作生涯的成长过程,与一个人的求学过程颇有相似之处。求学过程中,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方法,并且打好基础,就像小学的加减乘除、中学的代数、大学的微积分,循序渐进地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如果基础没打好,将无法顺利升学。职涯成长过程亦相同,工作能力的成长与职位的提升均有一定的条件。
职涯成长的特性,在于职位的提升或能力的增长并非与时间成直线性关系,而是呈现S型曲线关系。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在一家公司中从基层做起,针对其开始接触的工作内容,从完全不懂到了解,接着熟悉工作内容而进入状态。此时尚不足以构成在工作职位上升级的条件,必须在熟练之后,进一步对工作内容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达到精通的程度,亦即对工作项目并非个别、单一地了解,而是通盘的掌握与贯通,其能力才能得以明显升级,并反映在工作职位上的提升,担任基层主管。这段能力升级的过程,通常需要二至四年的时间。
升任为基层主管之后,必须统筹整个单位的资源,开始接触到领导与管理性质的工作。针对这一新的范畴,又必须重新学习,从不懂到了解,进而熟悉、运用自如,待达到贯通的程度,其能力才又再一次地升级,这个阶段需要的时间较长,通常约三至六年不等,视个人资质条件不同而有差异。随后,每个阶段升级之后,又会加入新的工作范畴,而必须重复同样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工作内容当中的新领域,从开始学习到熟悉运作的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升幅度相当有限,反映在成长曲线上甚至几近水平,唯有在运作熟练之后,进一步达到灵活运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能力方能明显提升,达到升级的条件。如果对工作内容仅仅止于熟练的程度而不能精通,则工作上稍遇变化,往往就不知所措,自然不足以担任主管,这是一般人在第一阶段最难突破的瓶颈。许多组织中常见的所谓“万年科员”,便是如此而产生的。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与素质不同,因此并非人人都能循着理想的途径逐步向上攀升,而停留在不同的层级。不过,通过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使人突破限制,提升到更高的层级。一个组织能否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关键便在于是否能善用各种方法辅导员工,使其突破限制,达到更高的境界。
每个人都希望在工作生涯当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使能力与职位有所提升,但往往会被许多无形的事物所羁绊,本身却毫无察觉。因此,主管在辅导部属时,必须先助其发觉这些限制并加以去除,也就是说,辅导同仁并非只是告诉他一件事该如何做,而是要告诉他本身该去除的障碍是什么。这些障碍往往便是阻碍一个人从熟练工作内容之后,进而达到精通程度的阻力。
阻碍一个人往更高层级提升的因素,最常见的有两种。首先是升上一个层次之后,一般人会希望奖赏自己,产生了休息的念头,失去继续学习成长的动力;或是到了高层之后,逐渐感到心满意足,因而停止了学习。这属于认知与持续力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基础不够扎实。组织当中,任何一个职位都不过是名称而已,真正的重点在于坐上这个职位的人能否胜任,不能胜任的原因往往出在对基层工作的掌握不扎实、不精通,因而无法领导部属。当上主管之后,由于工作性质改变,已无法回头去重新练习基层工作,结果不仅无法在能力与职位上继续提升,反而因为不胜任而被撤换。职涯的成长过程,并非反映在有形的头衔,而是实质的能力,唯有实力够扎实,才能针对工作上被赋予的新功能进行有效学习。
职涯成长曲线还有另一特点,就是愈往更高的层级,水平阶段持续的时间愈长,从基层主管升上中级主管之后,往往需要长达五至十年的工夫,能力才能再次升级而产生足够的条件升任为高阶主管。
组织当中除了有“万年科员”之外,还会有“中年危机”,这便是由于不能认知此项特点所导致的。中级主管担任多年却无法升职,而在中年时期衍生出许多想法,很可能认为公司不给他机会而另谋出路。对于这种人,高阶主管应先了解其实力够不够扎实,以及是否用对了方法、努力程度够不够、资质程度如何等因素,通过各种条件评估其是否足以升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此人就算换了工作环境,拥有更高的头衔,但能力水平还是一样,而更高的头衔不过是虚假的表象,其限制还是存在。因此,职涯成长到愈高的阶段,愈需要具备耐心。
一般而言,职涯的第一个十年通常是接受各种历练的阶段,第二个十年则是借由先前打下的基础加以应用发挥,同时独立性逐渐提高。约莫经过二十年之后,一个人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能力与经验,得以独当一面。纵使一个人的资质极佳,学习速度较快,这段时间也无法压缩得太短,因为人的成长并非仅是知识的获取,还包括了心智的成熟与人生经验的积累,而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
到了中、高阶层之后,如何突破职涯成长上的瓶颈?联强通过月报制度,训练每一位员工整理分析的能力,愈到组织高层,统筹的范围愈大、得到讯息的频度与广度提升愈快,相对的,花在例行性事务的时间愈少,用于思考的时间则愈多。此时,如何通过深度的思考以掌握各种现象的根源与共通性,是能否突破的关键。
在思考时,必须掌握住中立性的原则。人的思维与决策往往会产生偏离的情形,原因大多出在私心掺杂其间,例如业务部门与产品规划部门之间,基于立场与角度的不同,免不了产生许多冲突,此时若将双方的职位对调,其针对同一件事情的立场很可能与先前南辕北辙。因此,要突破职涯成长上的限制,必须要有中立的思考、客观平衡的思维,也就是要有开放的心胸,才能接收到各种不同面向的讯息,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到了组织的高层,有时会面临到有些问题无法从既有的习惯与经验当中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此时表示凭借工作内的经验已有所不足,而必须运用到行业外的知识。例如,联强早期物流中心的运作常有出货错误的情形,为了减少其带来的损失,而努力提升运作的品质,即便如此,仍因有些情形是肇因于客户方面的问题,产生假性的出货短少所致,此问题便超出了既有的运作经验。后来想到以录影来记录出货过程,并且掌握到相关基本动作的要求,使录影存证能有效发挥作用,这一诀窍便是从拉斯维加斯的赌场管理方式中学来的。
愈到组织的高层,愈要有能力运用各种既有运作以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要获得这些方法,就得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只要有机会遇到这些方法在其他领域被应用,便加以了解。这些知识可能存放在心中多年,但一旦遇到相关的问题,便会派上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