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完杜书伍的《将才》,我的眼前逐渐浮现出一个个台湾人的形象:已故台塑创办人王永庆、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生产“康师傅”的顶新集团董事长魏应充,还有台湾著名的出版家何鹏飞以及我认识的华文网出版集团董事长王宝玲……
我发现,台湾人很有趣。他们的身上和内心有一种精神,如果归纳的话,有这么几点:
一、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
杜书伍在《将才》里说:“将才不需要万中选一的天赋异禀,但也绝对没有速成的方程式,它需要的是从基层开始,经过长时间的淬炼,才能培养扎实的能力与丰富的经验。若是一味冀求速成,长歪的树长不高;短暂的成功也只是一闪即逝的流星,无法获致长久的功业。”
讲得真好!
曾经有人问王永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回答说:“刻苦耐劳,从基层干起。”王永庆还说过一句话:“年轻人在企业界,只要努力,一年可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
杜书伍把《将才》定位为一本“从基层打造将才基因的自我锻炼手册”,那是因为他本人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兵小卒当起的奋斗史。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勤奋做事,爱拼才会赢,勤奋到可以感动自己;简单做人,无招胜有招,坦诚到没人和你交手。”杜书伍是勤奋到了感动自己,又感动了领导,因此才有了从“士才”到“将才”的华丽转身。
二、喜欢分享,善于沟通。
我在今年年初到了一家公司当副总,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员工培训”。每个人进入一家公司,都是带着梦想进来的。他们有激情,但企业招进人后,就让其自我成长。好员工不是招进来的,而是培养起来的。要让一个人认可企业文化,熟悉工作流程,是需要时间的,一定要不断培训。因此,我到了公司就提出一个口号:“复制出更多的林少波”。
巧了,杜书伍也是一个喜欢观察与思考的人,他每天看到人员面对难题时是如何处理、思考、部门间的摩擦如何消除……点点滴滴中,他感觉这些背后都有其共通的规律,洞悉其运作原理,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正因为想把对的做事观念与方法普及到每一个同仁身上,杜书伍把他的思考心得尽可能多地说与同仁知晓:有些是针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容易产生的迷惑,有些是针对可以减少部门间摩擦的小观念,有些是针对普遍存在企业制度运作的盲点……一有机会杜书伍就讲,一而再、再而三地讲,直到同仁认知、认同到内化为止。
我在每次在讲之课前,都准备了一个讲义,毫无保留地把我的经验与教训乃至可复制的技巧都教给学员。我每次都会说:我希望能让大家产生“共鸣”,也希望与大家“共享”。曾有好心人跟我说:你别那么无私,有些东西还是要留着点。我笑着说:“不怕,如果他们有心,你一句话他们就能懂,要是他们不用心,你就是手把手地教也没有用。”
在《将才》一书里,也有类似的情节。关于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书伍希望通过文字带来影响,说不定就此改变某个人的职业生涯或让某家企业从此降低基层运作的成本。
三、勤勉务实,不急不噪。
杜书伍在《将才》里写了一篇叫“聪明人,容易不务实”。打造将才基因,有关键的黄金五年,若能及早认知正确价值观、潜心修炼基本功,就能提高幸运之神眷顾的机会,成为职场的常胜军。书里还有一篇叫“人两脚,钱四脚”。一个人想要有钱,想要拥有长久的财富,只有把时间投注在不断提升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不但从中可以获得自我满足与成就感,而且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无独有偶,台湾的出版家何鹏飞也有多类似的论述:“太多的聪明,是上天的恩宠,当然要感谢,但也是上天的陷阱,让你少了执着、坚忍的力量。最好的搭配是‘一点聪明一点痴’,有足够的聪明分析难易、好坏,但有时也要能有耐性,做一些短期没有多大利益的事。”
有句闽南语叫“天公疼憨仔”。“憨”在台湾和闽南以外地区是一个与“愚痴”同义的负面字眼,唯有在台湾和闽南是一种正面诠释,这两个词表示默默耕耘、周行不殆。我经常跟很多人说:“可以追功逐利,但不能急功近利”,这个何尝不是另一种“痴”,另一种“憨”?
《将才》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企业中真正奇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将才!对个人而言,要想在职场中不断超越、堪当大任,必须培养自己成为
‘大将之才’。” 什么是“大将之才”?
以我理解,标准就是就九个字:有想法、肯努力、会沟通。
怎么成为“大将之才”?最根本的还是要实现职业化。一个人仅专业化是不够的,只有职业化的人才能飞在别人的头顶,让人难以超越。职业化了,才能逐渐实现职场的三重境界:一、当基层员工,让人喜欢;二、当中层管理,让人尊敬;三、当高层领导,以让人崇拜。
用3年的时间完成你的第一次职业化进程,4年化蛹,5年成蝶。我想,《将才》就是这样一本能让你“化蛹成蝶”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