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斥资1770亿整治市容
    2010-05-21        来源:中国证券报

    “现在到处都在弄,要整出一个新重庆。”5月18日,冯伟开车带外地朋友逛重庆,对于到处可见的道路修整、防护栏上漆、住宅楼撤换外立面等市政美容工程,冯对朋友如此解释。
  冯伟是重庆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但由于主营的两个户外广告牌市容整顿中被拆除,他不得不解散了公司。
  始于3月28日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运动有着远大的目标。按其主推者、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5月12日考察主城区城建改造项目时的说法,“力争三五年,使重庆有个大变化,在城市面貌上要和"直辖"称谓名副其实,和京津沪比肩而立。”
  随着近年经济发展及城市化提速,重庆希望迅速扫去积年的尘埃,以步入现代化大都市行列。
  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整治风暴

  这场行动首先给户外广告牌造成震动。3月28日起,重庆主城出现大批施工队伍,集中开始了户外广告拆除。
  拆除行动非常迅速。市政委用“夜以继日”来形容操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而“广告商很配合,没有强制拆除行为”。
  据市政委统计,从3月28日到4月23日,短短20多天时间内,已拆除有碍市容的户外广告牌2.38万块,总面积55.8万平方米,占到整个重庆户外广告的75%。
  广告牌只是市容综合治理的内容之一。根据市政府在4月提出的要求,市容环境半个月要见成效,广告整治一个月见成效,占道摊点的清除三个月见成效。
  4月24日 重庆市政委召开全系统干部大会,主任王元楷表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入了倒计时,要苦干实干100天,到8月10日,使城市环境迎来一个全新的改变。
  王元楷与在座干部“约法三章”:其中之一是工作要求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满负荷,“白加黑”、“5+2”。市政委为此还确立了主城各区县市容整顿的考核制度,并派员进行明查暗访。
  整个综合环境治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席卷重庆大街小巷。
  在渝北区57公里长的金开大道,在一个多月时间,栽了2万多棵银杏和香樟树。在南岸区,外观丑陋的酒店、写字楼外立面都在进行整治。而渝中区则提出,今年全年要改造100万平方米的楼房外立面。
  据主城的沙坪区公布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全区的24个街镇,无论是主干道或是背街小巷都全部进行清理整治,此次整治过程中共清理暴露垃圾3525吨,整治亭、棚、伞、摊9892个,清除"牛皮癣"12万余处,冲洗道路路面10764平方米。

  一场战役

  这场城市改造运动由薄熙来发起。之前,他在大连任市委书记期间,已在这个领域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2009年12月底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薄熙来便强调,从2010年开始,重庆需要用较大的力度去做城市建设,为改变重庆面貌发起了一场“战役”:“前2年政府做了很多铺垫,明年开始要大干,3年"大变样",10年"脱胎换骨"。”
  但随后的进展并未达到他的要求。薄熙来在今年3月下旬召集市政及主城区负责人开会。据市政府一位官员透露,薄熙来在会上发了火,“我对重庆的市容不满意,真的不满意,就是不满意。”
  在此情形下,3月28日,重庆立即召开主城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按市政府要求,由市城乡建委、市市政委、市园林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工商局五部门牵头,决定“加大火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不久,市政委一把手换人。4月14日上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任命原工商局局长王元楷出任市政委主任。
  这一切,使很多官员意识到,“必须下猛药进行城市环境整治”。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在实施市容整治同时,要利用今、明两年的时间,对主城区历史形成的27条老街区、133公里主干道,实施环境综合改造。这些改造,预计今年将投入1770亿元。
  “要通过改造,让城市给人刮目相看的视觉效果。”黄奇帆说。

  寻求长效机制

  重庆这番城市改造,受到市民广泛的好评。但有也一些异议之声,有人认为这是搞“形象工程”。
  “重庆这些年城市建设总体提升很大,但也有很多落后的盲点,必须通过扫荡式的整治,使城市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这是重庆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必须要做的事。”重庆迈德城市研究院院长赵宜胜代表了支持者的观点。
  薄熙来则在12日解释说,一个城市自身的形象,是千家万户的生活环境,并不是所谓的“形象工程”城,市建设即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
  薄熙来表示,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无可限量,所以重庆当前必须有针对性地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际优秀的公司,这是推动重庆高速发展的重要环节。
  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对此持赞同观点。他认为,现在构成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已不是政策优惠与否的问题,而是城市投资环境优质与否。
  “政策优势会逐渐消失,并趋于公平,而投资环境,尤其城市环境,将成为吸引投资的突出竞争力,最终达到城市不断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以后其它城市都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廖元和说。
  但这些宏大意义背后,亲临其间的一些市民,有他们真实的烦恼。
  例如有市民觉得生活开始不方便。“现在猫市、狗市都没了,这是古老的文化,怎么就一刀就切了呢。”大渡口区一位养狗多年的市民发现,这些市场都被关闭了。
  反映最多的是主城报刊亭。一位汪姓市民说,他有一天为买报纸,走了一个小时,都没找到一个报刊亭。这些报刊亭因为管理存在不规范问题而被大批量拆除。
  一些重庆人喜欢的大排档也大多被取缔。一位市民很遗憾地说,薄书记不吃大排档、喝夜啤酒,体会不到那种乐趣。
  一位被没收了烧烤架的烧烤摊主抱怨说,他是下岗工人,得靠这个挣钱。
  重庆主城区一位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对本报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报刊亭、烧烤、街边游摊,大都是下岗、待业的人员所办,强制性取缔后怎么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呢?
  “如果只堵不疏,整顿之后就会死灰复燃,必须要有长效的办法和机制。”这位负责人称。

  相关稿件
· 重庆千万元补助10名海外人才 2010-05-20
· 重庆国企牵手新交所探索海外融资新路径 2010-05-19
· 重庆两江新区获批 重点布局五大战略性产业 2010-05-18
· 重庆全面启动户籍改革养老医疗实现城乡统筹 2010-05-06
· 重庆“两翼”增收工程蕴藏千亿商机 201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