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是中国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引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进入信息化时代。”美国《新闻周刊》如此赞誉中关村带动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能力。2009年,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28239份,60%以上合同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成交额近922亿元,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8%。中关村的辐射效应吸引了180家企业、2万名工程师以及IBM、甲骨文等一批国际领军企业齐聚这里。
记者走访中关村企业,感受最深的是辐射全国的“中关村影响力”。科技企业、科技园区和交易机构,在“产业辐射、管理模式辐射、技术辐射”三方面,引领着中国新兴产业发展。 “中关村见证了我们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用友公司员工李亮用“一间房、一座楼、一个园”量化总结了公司20年的发展历程。1988年,靠租一间民房起步的用友公司,从专业财务软件做起,1998年在上地建起用友大厦,2007年建立用友软件园。 从最初两位创业者,到今天全国超过3万名雇员,中关村见证了用友的“中国梦”。 “如果说用友的成功是个案,那么我就请他们参观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道。 受益于产业服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占地仅1平方公里的软件园,2009年产业总规模却达到了200亿元,同比增长达33%。商务部认定的十大外包企业中这里占了7家。 而谈及制度创新,就必须提到中国技术交易所。该所作为第一家“全领域、全方位、全流程”的交易所,覆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几乎所有产业,从作价入股、技术集成到交易咨询、集中采购等全流程的综合服务,为技术、资本、企业搭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平台。 “作为‘国’字头交易机构,中国技术交易所就是要立足北京、立足中关村,成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制度创新试验田。”交易所总裁郭书贵说。 对于如何发挥中关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胡万进表示,“我们会帮助其他园区规划、咨询,共享中关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与北京同等的服务水平”。目前,包括天津、济南等城市的上百个园区已经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