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的群体,因肾功能衰竭,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依靠每周10小时以上的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而就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却意外发现感染丙肝病毒,病上加病。
近日,发生在安徽省霍山县的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在措手不及应对、消化“血透”“丙肝”这些陌生名词、追踪事件进展的同时,更对该事件反映出的医疗卫生安全隐隐担忧。事实上,霍山血透事件的背后,真相可能远比公众想象的更为无奈和沉重。
血透室多名病人感染丙肝病毒 怀疑血透治疗所致
家住霍山县落儿岭镇白云庵村的程海军自去年10月底查出尿毒症后,就在当地县医院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长期的痛苦治疗尚未减轻自己的病情,却意外发现居然又新感染了丙肝病毒。
“血透病人都是要定时检查身体的,在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的检查中,我都没有发现感染丙肝,前不久听别的病人说查出了丙肝,我不放心,就自己到县中医院去查了。”程海军告诉记者,霍山县中医院在11月10日出具的化验单上,结论是丙肝抗体阳性。他怕县里的医院检验不准,又特地赶到位于合肥的安徽省立医院进行了两次详细检查,这才发现不仅丙肝抗体呈阳性,一些相关指标也已经严重超标,肝功能也受到了损害。
类似程海军这样,在霍山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发现感染丙肝的病人不止一个。今年11月以来,包括程海军在内,已经有多名病友相继发现丙肝抗体呈阳性。11月28日,他们中的8位向霍山县卫生局递送了“关于因慢性肾病在县医院做血透析期间被感染丙肝病毒问题的申请。”
“在县医院做血透治疗的总共有50多人,发现感染的有30多个。我们在做透析之前都做过身体检查的,当时都正常。之后也检查过几次,但是医院从来没有跟我们说我们中间有人被感染。我们怀疑就是因为医院在血透时没有把正常的病人和感染丙肝的病人分开,所以导致我们这么多人也被感染了。”另一位血透病人储陈强对记者说。
霍山县医院在接到投诉后,血透室立即停机抽查。随后,霍山县卫生局和县医院对仍在医院透析的57名患者进行抽血检验,并将标本集中送往安徽省医学检验中心进行丙肝RNA滴度检测。经血样送检复查,确认28名血透病人为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9例为输入性。
12月11日,经过国家、省级卫生专家深入调查,霍山血透病人感染丙肝事件被定性为一起医源性感染事件。在这起事件中,有19例病人被初步诊断为医院感染,累计感染率达到32.76%。
据安徽省卫生厅通报,经调查,霍山县医院相关科室感染控制意识单薄,血透室布局不合理;未按规定开展消毒灭菌及透析液等监测,透析机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浓度不够,且未取得相关批准文件;血透室医务人员卫生意识单薄,缺乏相关感染知识培训。
与此同时,霍山县卫生行政部门也在安徽省卫生厅的督促下对该案进行了立案查处,对霍山县医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无奈选择:低价位之下的集体沉默
记者12月8日下午在霍山县医院看到,血透室位于县医院老住院部一栋二层楼的凹字形大楼北侧底层,阳台用玻璃封闭了起来,只留下一扇供人进出的玻璃门。玻璃门上内侧挂着“今日值班”的医生名字牌和联系方式,旁边贴着两张通知,一则是落款11月1日,血透室开放时间调整的通知,另一则通知则用黑色铅字印着“非本科室工作人员请不要入内”。
据介绍,这里以前是医院行政办公楼,新门诊大楼2008年元月启用之后,原来占据二层的行政办公室也搬空了。血透室则是在2003年建起来的,那时候条件比较简陋,就一个办公室、2台机器。后来,随着病人增多,血透室也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4个房间、8台血液透析机了。“虽然我们也对普通病人和传染病人采取了分机透析,但是没有分区域;在操作流程中,医护人员可能也没有太注意一些细节。”未免职之前的霍山县医院院长叶义军对记者说。
而根据整改意见,除了原血透室加强人员配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程之外,原来作为专家休息室的大楼一层南侧160平方米的房间也将改建成新的血透室。“建成后,普通病人的透析区和隔离透析区将能够做到完全分开。同时,医护人员通道、病人通道和垃圾通道也将严格按照规定建立。”
事实上,从霍山县医院血透室在此事件发生之后如此“大兴土木”以及相关整改措施可以想见,其建设、管理上存在漏洞并非一天两天,选择到这里来进行治疗的血透病人并非不知情。但是在这次感染事件之前,他们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和忍受。
血透病人孙志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县医院血透室“环境不好,很脏。”“血透室不是封闭的,很多病人透析时家属也在旁边,还有小孩跑进来玩。夏天的时候苍蝇蚊子都在里面飞,做血透的时候手不能动,垫手的纸也没换过,都是这个病人用了下了病人接着用。护士给我们打针穿刺的时候手也没有严格消毒,经常都不戴手套。只是最近这一个星期才开始规范,但是已经晚了。”孙志龙说。
程海军也表示,直到今年4月份,透析时所用的导管才改成一次性的,都是“这次用了,消毒之后下次来再接着用,肯定没有一次性的安全放心”。
孙志龙、程海军等人也知道,血透的时候人进人出肯定不太规范,不过想到他们的家属有时也会陪伴,便没有提出异议;他们也知道蚊蝇叮咬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但是也没有为自己的权利主动争取过。“选择到县医院透析,是因为离家近,比较方便。价格上也比大医院便宜些。”他们说。
他们告诉记者,霍山县医院对于血透的治疗费用(不含药费等)为每次350元。而据记者了解,在省、市一级大医院,血透一次的费用则为400元,还不算一次性导管、相关用具以及药水等费用。
价廉与安全难兼得
“事实上,很多基层医院在血透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漏洞,或者器械导管等医疗用具多次使用,或者操作规程不到位。因为要保证安全性的话,导管、用具等都需要使用一次性的,成本必然要上升。而相对于大医院,很多基层医院在牺牲安全性后收费较为低廉,这也是很多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病人选择到基层医院就医的原因。”安徽省立医院血透室一位值班医生对记者说。
这位专业人士表示,降低血液透析时的交叉感染,目前靠的是分区隔离透析,并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比如安徽省立医院,乙肝和丙肝病人就是直接分隔成独立的空间,单独透析。但是很多基层医院受到条件限制,没有分区;另外就是耗材的重复使用,包括透析器、血管通路等消毒不彻底,不注重手卫生等。“当然,如果按我们这样分区、一次性使用都到位的话,价位肯定是比较高的。以后霍山那边整改之后,可能费用也会提高。因为随着条件改善,安全性提高,成本肯定要升高,耗材重复使用10次和20次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但是同时,当地的一些病人可能会发现,他们以后可能找不到二、三百块钱就能透析的地方了。”
霍山县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护人员也表示:“我们医院的血透价格跟大医院比肯定要低一些,而且算上长途交通费、食宿费,到省城或者市里去做血透成本肯定高多了,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病人来说,肯定是承受不起的。另外,大医院做血透的人很多,需要预约、排队,很麻烦,耗费的时间也多。一些一开始在大医院做,后来回来治疗的病人也有。”
“其实,只要是做血透的病人都明白,透析时间越长,次数越多,风险越大。到大医院虽然贵一点,但是比较规范,让人放心。下面的小医院条件肯定不好,设备、操作都跟不上。我宁可多花点钱,也不会到小医院去。但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病人往往就没得选择了。”安徽省立医院一位血透病人如是说。
两难困局亟待破题
安全性高,需要病患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而价格低廉,则意味着安全环节不到位。在需求决定的市场中,无论怎样的选择和结果,买单的都是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是破解这个两难困局的根本出路。
而针对现阶段,一些专家建议,尽管霍山血透病人感染丙肝事件并非第一起发生在血透过程中的感染事件,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血透安全的强制性规范还处于“真空”地带,亟待立法规范。
叶义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卫生部关于血透室建设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毕竟二级医院开展血透的时间不长,流程上逐渐完善有个过程。”
安徽省卫生监督所传染病监督处副主任、医学硕士马志鑫指出,我国从传染病的分类报告,到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治疗,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2004年修订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就规定了疾病预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的法律义务。但是作为肾病的治疗手段,血液透析是近十来年才发展起来的,它只是诊疗活动的一项,在大法里没有规定的那么细致,只是涉及具体的有一些规范,比如院感规范。“但是因为医院中的诊疗环节非常多,比如手术感染的风险并不比血透要小,所以传染病防治只是对医疗机构在法律层面有个明确的规定,其他的都是一个规范,属于经验规范。” “血透室作为一个诊疗的场所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规定,但是现在并没有规定说,一个肝炎病人专用一台血透机。我以前去过底下县医院,没有几台机器的,不可能说专门给肝炎病人准备专用机器。”安徽省立医院传染科副主任高人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高人焘认为,基层医院人心不稳、制度制定了但是难以落实,也是类似感染事件出现的原因之一。“饭碗都拿不稳,医生护士也没有心思注意病人的变化,尤其像丙肝这种,本身转氨酶变化就不明显,加上检查不及时,就很难发现病人是否感染。这就需要首先解决好基层医院的体制、饭碗等问题。”
霍山血透群体素描
尿毒症,百度的释义“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而目前,尿毒症患者赖以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血液透析--用体外仪器代替肾脏的功能为人体排毒。
霍山血透病人感染丙肝事件,让血透病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名词近来频频现身公众视野。然而,他们的真实生活,却尚不为大众所了解。
专家解读丙肝是如何传播的
安徽省卫生监督所传染病监督处副主任、医学硕士马志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丙肝传播途径、诊断标准等相关问题作了解释。
马志鑫表示,首先,丙肝抗体阳性者,在没有进行相关检查证实其肝功能有损害之前,不能说抗体阳性就是丙肝病人。其次,从丙肝诊断来说,我们国家是有严格的标准的,即必须符合下列四个条件:一是有输血史、手术史等流行病学史的,曾与丙肝患者有过性接触的;二是有临床症状的,症状体征有明显乏力,食欲不振,肝触痛、肝肿大的;三是血清转氨酶增高,胆红素增高;四是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病毒RNA阳性。以上四个方面条件同时具备的还需做进一步检查,方可确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