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现行谈判机制已难以为继
    2009-07-24        来源:新闻晚报

    7月22日召开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明确表示,铁矿石的谈判还是在进展之中。朱宏任同时表示,希望铁矿石的供应方和生产企业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谈判尽快达成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使双方都能够维持正常盈利水平的价格协议。这一表态显示,中国和海外铁矿石供应商之间的谈判僵局仍未打破。
  但业内人士指出,现行铁矿石谈判机制已经不复存在。现货价格却一路走高,不少国内钢企甚至“倒戈”并默认首发价。分散割据的国内钢企各打“如意算盘”,无论是中钢协还是首席谈判方宝钢都已很难再协调钢铁企业的利益。

  【现象】现货价一路走高

  7月21日,河北钢铁集团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几大主流钢厂已经将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首发价,作为进口铁矿石的临时预付价格。
  “这意味着,以宝钢为主的国内大型钢厂已被迫初步接受铁矿石长协合同价格在去年基础上下调33%。国内钢厂接受低于预期的价格,是不得已的决定。”该人士表示,“谈判期限已过近2个月了,中钢协依然未能与三大矿商达成协议,尽管如此,钢厂的生产安排必须继续,这也对中钢协的权威发出挑战,中方最核心的谈判阵营正被迫分化。”
  而22日,我国进口的铁矿石现货到岸价格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印度产品位63%的现货铁矿石报价为93-95美元/吨,已经远高于国际三大矿商与日韩企业达成的长协价。
  澳大利亚力拓昨日也透露,今年第二季度铁矿石产量同比增长8%,中国客户正在蜂拥至澳大利亚购买铁矿石。因此有业内人士惊呼,从2003年7月开始,已实行了6年的中外铁矿石谈判就已不复存在。按照过往游戏规则,每年的4月1日到6月30日被定为年度谈判缓冲期,但今年至今三大矿山公司仍没与中国钢企达成公开价格。也就是说,从7月1日开始三大矿山在中国市场可全部销售现货,而不是依据长协价。

  【疑问】谈判遭遇“六连败”

  2003年,随着中国超过日本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得到认可。当年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业首次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但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接受了日本新日铁公司涨价18.6%的结果。也正是这一年,开启了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六连败”。
  2005年度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71.5%的首发涨幅,这是此前铁矿石谈判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涨幅。然而媒体报道,当年钢材市场并未因矿价大涨而上涨,相反国内钢价从2005年3月份开始持续下跌,国内钢铁企业效益严重受损,一些贸易企业被迫关门。
  到了2008年度,日本新日铁公司再次与淡水河谷抢先达成了65%的涨幅,此后中国宝钢甚至又与力拓达成了79.88%的更高涨幅。这一涨幅令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遭遇困境,国内钢铁行业出现全面亏损。
  有分析称,2003年至2008年间,中国钢企仅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就多支出约7000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2倍多。

  【分析】钢企分散割据“众口难调”

  2009年铁矿石谈判的主角变成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然而这一次,中钢协的态度虽然强硬,可仍旧没有带给我们太多乐观的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中钢协有团体会员单位209个。但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在7000家以上。一个协会要统筹200家甚至是7000家钢企的利益,怎么能够理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铁矿石进口问题上,中小企业屡屡传出“不和谐之音”。
  “实际上,宝钢终究是企业,无法代表整个行业;而中钢协不是企业,也不能充分理解市场运行规则,而且中钢协的会员单位还非常少,也无法代表整个行业利益。”一位铁矿石贸易商这样表示,“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便今年达成结果,以后的谈判也遥不可期。”

  【症结】地方利益阻碍钢企整合

  未来钢铁行业加大重组力度是必然的任务与趋势。
  2007年底,许多媒体和业界人士都有一个预测:2008年将成为中国钢企的重组之年。去年以来,武钢、柳钢联手组建广西钢铁集团,唐钢、邯钢联合重组河北钢铁集团;今年3月,宝钢集团与杭州钢铁集团签署重组宁波钢铁协议,宝钢投资20.214亿元取得宁波钢铁56.15%的控股权。
  从表面上看,2008年钢企重组突然加快了步伐,钢企间的整合重组似乎顺风顺水、颇有成效。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只有少数重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大部分则只是徒有虚名,实际上还是各干各的,并没有从实质上发挥重组的优势,产业集中度也因此未见明显提高。由此不难发现,国内钢企兼并重组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
  “钢铁业被认为是我国重组最难的产业之一,因为几乎每个省都把本地的钢铁企业作为纳税大户和金饭碗,要想打破地方利益,谈何容易?”资深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我国钢铁业重组难见成效的深层问题,实际上还是体制问题。
  “因此,要打破地方利益,不是靠行业号召倡议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鉴于钢铁业整体发展的未来和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钢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专家点评】钢企重组应“1+1>2”

  分析人士指出,本来钢企重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目前国内钢铁企业重组大多只是玩 “1+1=2”的数字游戏,而并没有达到或实现“1+1>2”的增值效应。除了少数央企重组地方钢企外,新组建的钢企大多数拒绝了央企的参与。
  究其原因,组建大型钢企,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财政、就业,地方政府并没有组建大型钢企的强大动力。
  目前,大中型钢铁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全资或控股企业,国家是企业的所有者,中央政府是出资人。从理论上讲,只要国家下定决心,企业联合重组应当是容易实现的。但从全国来看,钢铁企业的管理体制很分散,企业出资人主要是各级政府,如果联合重组(特别是跨省市、跨地域联合重组)将影响到出资人的收益,那么执行起来就会阻力重重。
  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绝大多数属于资产无偿划拨,部分税收要转移到母公司所在地,即使对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仍然低于重组之前当地政府原有的收益水平。尤其是每个钢铁企业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而重组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补偿一般只考虑了现状,缺乏对未来的研究。这是困扰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难点之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重组将对地方就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于钢企重组相信正反两方都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但有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只有打破地区钢企之间、中央与地方钢企之间的界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钢企重组。

  相关稿件
· 力拓间谍案证据确凿铁 矿石谈判还在进行 2009-07-23
· 中钢协将调查进口铁矿石流向 2009-07-20
· 胡士泰涉两宗罪待审 中国重审铁矿石进口许可证 2009-07-17
· 商务部:力拓案不会影响铁矿石谈判模式 2009-07-17
· 中澳领导人介入力拓“间谍案” 铁矿石谈判仍在进行 20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