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生 浙江工商让民企“喘口气”
    2009-03-09    作者:龚曦 吕律 沈雁    来源:市场报

  减负、保质、帮扶,这些已成为政府出台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理念,已是今年贯穿浙江省各个部门机关工作的一条红线。
  “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专项行动,已经让一家家企业重树信心,重新站立,让基层享受到了科学发展观下为民执政的惠民政策。
  “过去没有鱼,浙江的经验是放水养鱼,现在养出了240万家民营企业大‘鱼’,应该是放鱼养生的时候了。”日前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公开宣布,工商部门要让民营企业“喘口气”,好好活下去。

“死”股权成“活”资金

  去年,浙江省工商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浙江省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帮助企业筹集资金。
  按照《办法》规定,公司股东只要和公司法人一起向股权公司所在地工商机关提出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并提交相应资料,就可以办理股权登记手续,将自己持有的股权用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股东持有的“死”股权变成“活”资金,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浙江中义集团有限公司是该省一家以从事摩托车、汽车为主的企业集团。去年3月,企业已获得上海浦发银行杭州分行文晖支行的授信计划,但由于暂无具体可操作的抵押物,这一计划一直无法得到落实。去年,浙江省工商局出台了《办法》,中义集团办理了股权出质登记,将浙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4240万股股权质押给浦发银行杭州分行文晖支行。浙江省工商局当即办理了股权出质登记手续,并锁定了登记信息中将出质的股权,出质期间不得办理股权转让,中义集团最终获得银行6000万元的贷款。
  浙江中义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海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激动:“在企业普遍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省工商局及时出台股权出质登记制度,是对企业一项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政策出台后一周内,全省办结股权出质登记的企业就达22家,股权出质数额为161088万股,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

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

  在经济寒冬里,单单帮企业融资还远远不够,浙江省工商部门还想尽各种减负政策。去年底,该省工商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民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有“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的“三不”政策:对一般性违法行为先警示、告诫,拒不改正再依法处罚;对受宏观经济影响已逾期出资的企业,可免于处罚;对受宏观影响,停业超过6个月的企业,延缓处理。
  位于杭州天目山路上的一家建材企业是“三不”政策的第一家受惠企业。据企业负责人王女士介绍,企业主要销售建筑及金属材料。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大股东资金流严重断裂,资不抵债,导致2000万元的注册资金在规定时间内只到位了400万元。眼看着企业要被列入黑名单,今年3月年检时还可能被处罚、责令停业。
  “那时候我半夜都会惊醒,就想着该怎么面对……而现在企业不仅不会受到处罚,我们年检时间还延迟至今年8月10日。企业有了喘息的机会,我也有信心把资金充实到位。”

第一职责是保护生产力

  “当企业遭遇全球性寒潮的时候,当企业面临普遍性风险的时候,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第一选择应该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企业、保护市场主体……”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
  郑宇民介绍,浙江省有244万家市场主体,除4万家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余240万家全部都是民营企业。过去的浙江经验是放水养鱼,现在应该放鱼养生了。去年,浙江最早出现问题的企业是“飞跃集团”,后来在各方面的呵护和支持下重新站立了起来。
  浙江省工商局近日启动“万名干部联万家民企‘学送帮促’活动”,要求全省工商系统的每名干部要联系1—2家企业,实地走访,了解情况,梳理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政策红利惠及民企

  “浙江工商部门出台的措施都是政策红利,是惠及浙江民企的。”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说。
  杨轶清觉得,“三不”政策源自工商执法的“自由裁量权”,有着本质的合法性。而工商的执法权也应该根据宏观形式的变化进行适量调整,所以也同样具备合理性。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浙江的工商部门就像一个足球队的中场队员,联系着企业、消费者、银行以及其他部门,为的就是把这场球踢胜,让企业慢慢渡过难关。这样的开拓性政策也给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了借鉴。

  相关稿件
· 浙江土专家为青蟹食品“延寿”三个月 2009-03-09
· 浙江四市旅游互惠景点半价 2009-03-04
· 浙江电力部署措施协助企业走出经济困境 2009-03-03
· 浙江推行贸检合作机制 营造便利外贸环境 2009-02-27
· 浙江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在宁波设立 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