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与清华大学开展科技合作
    2009-01-12        来源:国家质检总局网站
   一所凝聚科技精华的百年名校,一个以技术执法为手段的国家机关,1年1个月零15天之后,两只强有力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
    2008年1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与清华大学科技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首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暨工作组会议召开,这是双方于2007年11月13日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后,共同就合作取得的成果展开深入调研、达成继续深化合作意向的一次专题会。
    “质检公益行业科研项目、集装箱可视高新技术应用、放射性物质监测系统推广应用等等。可以这样说,合作协议机制实施一年来,成果丰硕,这些项目不仅为质检系统提供了全新的高科技手段,也使得该机制成为强强联合、双赢机制的典范。”谈起这些合作成果,参加会议的一位专家如数家珍。
    原木辐照处理技术研究合作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之一。
    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特别是1999年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国内木材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进口国外木材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国外木材携带大量危险性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势必给我国森林产业带来巨大损失或毁灭性打击。另外,我国每年进出口大量水果、蔬菜等食品,也可能传带危险性病虫等,需要实施严格的检疫处理。辐照处理作为安全、高效、全天候、无环境污染和无化学残留的检疫处理技术和食品消毒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清华大学先进的辐照装备研发制造技术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在检疫处理领域里的长期研究和积累,为双方强强联合奠定了坚实基础。7年多的合作研究,重点开展了大功率电子加速器的研制和辐照生物学效应等的研究,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储备了大量先进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支专门人才,为我国今后深入开展辐照处理技术研究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辐照处理技术夯实了基础。
    本着需求牵引、资源互补、研用结合的原则,双方的合作还有效地促进了大学重点学科和国家科技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就是这样的平台。
    在精密测量领域,从国家质检总局成立起,就与清华大学联合,共同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双方利用现有的实验场地和高水平科研基地,聚集一流的技术、设施和人才,开展与计量科学有关的前瞻性、原创性、互补性和长期性基础研究和科研合作,建立开放共享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国际合作研究平台以及信息交流平台,通过研究项目培养计量科技人才,带动大学建立计量学科,有效地促进了大学重点学科和国家计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实,牵手清华大学,只是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科技兴检的战略手段之一。这种“借梯上楼”式的做法,不仅催生了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人才,如在这个平台上,庞国芳研究员成为检验检疫领域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初等11位资深研究员成为首批首席研究员,而且也使得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如通过实施科技兴检战略,质检科技保障依法把关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质检科技在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等事件中,应对迅速。
    2008年,国家质检系统又一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国家质检系统连续两年拿到了这个国家科技战线的最高奖励。目前,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管理实施的12个国家“十一五”科研计划项目中,涉及课题上百个,申请国内专利30多项,申报国家标准180项,行业标准100多项,4项阶段性成果得到应用,参与研究单位200多家,清华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国家质检总局是具有很强的技术执法特点的部门,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在科研技术上有着优质的资源,同时在管理理念与机制上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双方各有所长,科技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国家质检总局张纲总工程师这样评价这个协作机制:“在现有的良好基础上,透过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必定进一步推动双方科研和人才的交流,继续深化和扩大双方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科技领域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关稿件
· 国家质检总局:严厉打击三类坑农害农产品 2008-12-26
· 国家质检总局美输华大豆质量监管问题严重 2008-12-24
· 质检总局采取紧急措施防污染肉品入境 2008-12-09
· 质检总局对欧洲部分输华食品发出风险预警 2008-12-09
· 质检总局:采取紧急措施防止问题肉品入境 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