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沃得杯”2008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京举行,来自农机管理、科研院校、鉴定推广、工业及流通协会以及机械制造企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老总以及农机领域主流媒体负责人组成评委会,经过认真讨论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2008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其视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拉动内需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文件指出,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加快推广应用;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 2008年中央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0亿元,比2007年实现翻番,实施范围覆盖了所有的农牧业县(场)。2008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2009年中央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00亿元,将对拉动内需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全国农机系统积极投入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各项工作。 “5·12”大地震给四川、重庆等地农机系统造成巨大损失,灾区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灾害发生后,在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的组织下,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机鉴定检测协会、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农业装备与工程技术分会、中国农机化导报5单位共同发出《全国农机系统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倡议书》,全国农机系统各单位和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共捐赠各类农机物资价值798.8万元(含捐献资金),并支援灾区抗灾救灾与恢复生产。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地农机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共出动农机人员3.5万人、农机具5.3万台(套),组成了300多个抗震救灾作业队,为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做出重大贡献。
三、农业部强调大力加强农机化质量工作,明确界定了农机化质量概念内涵,首次出台关于加强农机化质量工作的意见。 2008年9月17日,全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部首次以农业机械化质量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农机化质量是农机产品质量和运用效果的有机结合,是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把农机化质量分为“硬质量”和“软质量”,即农机产品质量和农机综合运用效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2月2日,农业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意见》。这是农业部出台的首个关于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文件。《意见》深入阐述了提高农机化质量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并且提出了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保障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全国农机化水平大幅提高,主要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8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亿千瓦,比2007年增长4%。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比2007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45%,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国水稻机收水平比2007年增长4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水稻收获生产方式实现历史性变革;“三秋”期间,全国共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3.8万多台,机收率近10%,比上年提高两个多百分点,水稻机插、油菜机收水平也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五、经受住原材料价格剧烈变动等因素影响,全年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工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 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剧烈变动等因素影响,2008年农机工业仍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1—10月份农机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500亿元,达到2007年全年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在20%以上。全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
六、“六个平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全国农机会(CAMF)成名副其实亚洲第一大农机展会。 2008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CAMF,简称全国农机会)再创佳绩。共有来自境内外1816家企业参展,比2007年增加81家;展览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加1.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展品的质量、科技含量以及展览规模均较往届有明显提高。全国农机会“六个平台”(订货交易平台、行业服务平台、会员联系平台、宣传鼓舞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已牢牢占据亚洲第一大农机专业展会的位置。
七、农机科研工作再创佳绩,多个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数人获得顶级荣誉。 2008年,两个农机项目获得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奖励;“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这一新中国农机科技史上国家支持资金最多的农机项目进展顺利,渐入佳境;近30个农机项目被列入2008—2009年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项目清单(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三个农机项目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推荐为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建议授奖项目;11个农机项目获得“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2008年,农机科研、教育工作者屡获殊荣。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韩鲁佳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是继吉林大学佟金教授之后第二位当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农机领域专家;我国著名农业工程专家、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被授予中华农业英才奖并接受表彰;中国农大教授、著名学者高焕文获光华工程科技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农机界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在第13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学术交流会上,被选举为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主席,成为中国学者在该协会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第一人。
八、农机系统隆重纪念农机化改革发展三十年,“七个一”系列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08年,全国农机系统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农机化改革发展30年。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组织了“七个一”系列纪念活动,即一次征文——“常发杯”见证农机发展30年有奖征文活动;一本书——《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30年》;一本画册——《历史的跨越》;一次论坛——中国农机化发展论坛;一篇总论文章——《新的探索新的跨越》;一次展览——《农业农村改革开放30年图片成就展》;一部专题片。活动引起强烈反响,取得圆满成功。
九、农业部首次出台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意见,农机化工作领域有了重大拓展。 2008年7月9日,农业部出台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深刻阐释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将重点设施农业装备纳入购机补贴范围,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意见同时要求各地方要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在加强设施装备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广农艺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各级农业、农机、畜牧和农垦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共同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农业部首次出台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对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拓展农机化事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十、100个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带动多层次示范面积突破1000万亩。 2008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预计达到3760万个。依托这些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户,农业部于2007年在全国启动的100个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国以100个示范区为引导,省、地、县多层次的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铺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各具特色,平原、山区、丘陵、牧区都有覆盖,示范面积达1000多万亩。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评选会上说,2008年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值得纪念的一年,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就的一年。这一年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增长迅速,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农机工业快速发展,农机技术质量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每年一度的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有助于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关心、支持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据悉,这次“沃得杯”2008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是第五届。连续多年开展的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成为农机化领域的权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