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沦为家电企业的救命稻草?
    2008-12-02    彭雄江    来源:人民网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一片肃杀之中,财经部、商务部等两大部委所联合下发的一纸“家电下乡”巨额招标成为家电业同行、媒体界近日来聊得最热闹的话题。但热闹归热闹,“家电下乡”到底是一块多大的蛋糕以及自己企业又能从中分到多少羹?到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企业敢就此定论。
  由国家财政补贴来提高农村家电市场购买能力、加快农村家电消费升级,本应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也给内销不畅、出口受阻的家电厂家一剂强心针。但部分家电厂家在此“家电下乡”政策一出台所表现出来的盲目乐观,却让人不得不心存疑惑。“家电下乡”果真就是根救命稻草?!那么“家电下乡”又是如何被沦落为救命稻草?

  “家电下乡”是一剂强心针

  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加快农村改革、土地流转,到政府正式出台十大措施、四万亿元救市方案,以及商务部、财政部等官员频繁在广东、江浙等地实地调研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扩大内需、缓解经济危机有了足够的重视,且思路清晰,措施日趋具体。
  在此次家电下乡的巨额招标中,总计达122家企业中标,占投标企业总数的78.71%。下乡家电类别增加到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和手机四类,推行地区也由原来的3个省份增加到12个,基本上涵盖了全国超过1/3的农村市场,由中央和实施地区省级财政以直补方式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足额补贴。
  随着政策和措施的逐步落地,“家电下乡”方案除进一步提高农民购买能力、刺激农村家电消费需求外,对于家电厂家而言,还可以打开内需巨大市场容量、合理消化其过剩产能,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共度产业寒冬。

  “家电下乡”且勿盲目乐观

  国家“家电下乡”一出台,各方可谓皆大欢喜。国家扩大内需,农民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下乡家电可享受补贴,出口家电企业也有助于减压并顺利过冬。在与部分家电厂家接触的过程,笔者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对于买下乡家电给予13%的足额补贴,家电厂家清一色的盲目乐观并自认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与前段时间受金融危机影响哀鸿遍野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时间,“农村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之说有之,“清理库存”之说有之,更有人甚至提出了“泄洪”之说。
  家电下乡,利国、利民、利企。但农民能否用上下乡家电,我个人认为,不是由区区13%的财经补贴就可以决定的。“家电下乡”方案激发更多的国内市场需求,但农村家电消费市场潜力的真正释放还需要一段时间。首先,农村电力跟不上,买得起、用不起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其次,农村消费者住得很分散,所以销售网点成本、物流成本与城市会有很大差别,服务网点极其不规范。第三,“下乡”家电虽说定制,但一般多是企业积压库存或淘汰产品,对于注重实用的农村来说,市场接受程度还是一个未知数。第四,对于农村家电市场的监管还处于匮乏状态,远不如一、二级城市完善、到位。以上问题不解决,“家电下乡”将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发展。

  家电业还在蜕变中

  作为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家电制造中心,在这一场金融海啸的滔天洪水面前,部分家电企业对于“家电下乡”政策出口过于欣喜若狂,并简单视之为“一根救命稻草”,从这里可以直接折射出一种家电行业本身不成熟、基本功不扎实以致于多年前遗留在自己体内的投机、侥幸、浮躁心理在作怪。
  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只谈危机或者只谈机遇,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一个企业的发展,赢利能力、自身造血能力最要紧,也是其能否长期生存下来的根本。试想,如果一个企业自身运作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势,并在困境中能够不断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努力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苦练内功,降低成本,最终还是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将影响减至最小,并取得长远发展。
  最后,笔者认为:经济危机面前,只有练好“内功”,才是企业生存之正道!否则,即使奋力抓住了“家电下乡”这一稻草,却不见得就抓得稳;就算是抓稳了,也未必就能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救得了自己的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