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缓调最低工资的公平性焦虑
    2008-11-19    作者:陈才     来源:燕赵都市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并不意外。对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来说,今年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外部经济下滑等问题集中出现,因此国家在此时出台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是可以理解的。尽管今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曾经下发通知,要求今年尚未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下半年应及时调整,但在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继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这样做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有学者早就指出,比保增长更重要的是保就业。因为长期以来,我国之所以实行低工资策略,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确保就业。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最强的,它们的倒闭将直接影响就业。如果不全面考虑当前形势,继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那么企业接下来将出现因劳动力成本增大而裁员,甚至被迫倒闭,到时候员工面临的将不再只是低工资,而是失业问题。
  不过舆论却质疑声四起———有论者就诘问,这样做是否考虑到普通工人的感受?是否考虑到现在工人工资低下的实际情况?是否考虑到扩大内需的根本要求?更有网友指出公务员工资“只升不降”、垄断企业职工工资虚高等现实,直言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让人心凉”———这些同样提醒着决策部门,民众的“公平性焦虑”也不容忽视。
  理性分析这些观点,会发现这种“公平性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就拿公务员来说,每隔一两年就会大幅调整工资,而且永远只会升、不会降,更没有失业之虞。比如广州市副市长甘新今年7月就透露,正在酝酿公务员涨工资一事,有可能人均涨幅1500元。再拿垄断企业来说,长期存在工资水平过高、增长过快等现象,各种极端事例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还有一些国企高管的高薪,动辄数千万不仅让现实差距如此醒目,民众产生“公平性焦虑”也就不难理解了。
  近期很流行一个词:共度时艰。这是国家在面对一切困境时都需要的态度。但民众所看到的却是,每次危机面前,最先支付代价、也是付出牺牲最大的总是民营中小企业以及普通产业工人;碰到困难时,一些政府决策部门首先想到的是减少最底层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而非从自身做起,严格控制包括“三公消费”,公务员工资、福利在内的各类行政成本开支,也鲜有国有垄断企业及其高管主动提出降薪。本该“共”度的时艰,大部分时候却只是底层劳动者在默默承受。
  在笔者看来,公平与效率,尽管在一定时期内会有所取舍,但不能每次都舍公平而取效率。最低工资本是一种兜底性的保障制度,而且涉及面广,对底层劳动者的民生影响巨大,因此不该成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手段。国家为中小企业减负,应主要以减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主。

  相关稿件
· 应对经济困难别只打最低工资主意 2008-11-19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2008-11-18
· 尹成基表示:我国19省区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2008-10-28
· 北京市发布年最低工资保障线:9600元 2008-07-18
· 河北:今年以来两次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