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管理能否从:"三级"精简为"两级"
    2008-11-07    安徽 徐经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关于出租车的“份儿钱”,人们早已对此进行过质疑。也正是由于出租车行业“份儿钱”的存在,加重了出租车司机的负担,同时也间接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在出租车行业之所以出现了一个不明不白的“份儿钱”,都是目前出租车管理“三级”模式惹的祸。
  一直以来,我国出租车行业管理基本实行“三级”模式:“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其一般做法是,出租车公司从政府获得经营权,并由公司直接出资购买车辆、雇佣司机。而在有些城市,出租车公司取得了经营权之后,甚至连车辆都不需要买,很多出租车司机自己买车,只是挂着一个出租车公司的牌子。
  出租车行业管理的“三级”模式,看似是“方便管理”,但是,很多城市的出租车公司并没有花费多大管理精力。有的出租车公司就是挂个牌子,几个人办公,除了收钱好像并没有多少事情要做。当然,这种“三级”管理模式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政府部门通过经营权拍卖,可获为数不少的收入,而出租车公司在获得政府授权之后,就有着稳定且不菲的“份儿钱”。而很显然,政府的经营权拍卖所得和出租车公司的“份儿钱”,最终都是需要出租车司机和消费者来买单的。
  如果出租车行业管理模式能够从“三级”精简为“两级”,即“政府——出租车司机”,那至少这些“份儿钱”是可以省下来的。如果“份儿钱”省下来了,那肯定能够减轻出租车司机的负担,也同样能够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但让有关部门感到担心的可能就是这种“两级”管理模式,增加了管理难度。其实,只要措施得当,“两级”管理模式不一定有多大管理难度。据报道,河南省新乡市已面向个人公开出让出租车经营权,效果很好。1998年,温州全面实施出租车经营个体化政策。9年来,“温州模式”也是全国闻名。
  出租车管理模式从“三级”精简为“两级”,其实最主要的不是什么管理问题,而是既得利益问题。从目前情况看,精简出租车行业管理模式,取消“份儿钱”,已经是大势所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