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与股市挂钩的投连险热销曾是寿险行业内的一大“神话”。而今股市行情今非昔比,彼时的“香饽饽”已成“鸡肋”,一场投连险收缩战开始打响,寿险市场格局渐归原位。
下滑势不可挡
在连续数月冲“峰”之后,上海8、9月的保费数据透出丝丝凉意。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最新出炉的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8、9三个月投连险保费收入连续下滑,分别为:3.46亿元、2.26亿元、1.85亿元,第三季度合计揽入7.57亿元,同比下滑64%,还不如去年8月(8.11亿元)、9月(7.76亿元)两个单月的投连险业绩。 9月单月,被统计的在沪33家寿险公司中,共有20家开卖投连险,11家公司出现同比下滑迹象,其中8家公司的投连险保费下滑幅度超过了40%。招商信诺人寿下滑幅度最多,达到95.6%。 投连险再度成为了左右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的背后推手。与投连险同样遭遇环比下滑的还有万能险,上述数据显示,今年9月单月,万能险保费收入环比下滑16.15%。 风水轮流转,前两年销售势头略显低迷的分红险异军突起,9月单月的保费收入环比上升33.67%。由于分红险的正增长拉动,平滑了投连险、万能险的销售锐减,整体投资型险种的保费收入仍实现11.7%的环比增长。
转型迫在眉睫
外资寿险(包括合资)凭借投连险保费扶摇直上的神话,如今正受到不小的挑战。彼时被用于向同业炫耀的投连险,如今却成了他们口中不愿提及的字眼。“最近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退保情况相信整个寿险行业都难以避免。”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说。他口中所指的“大家”,正是前期在投连险上火过一把的外资寿险公司。 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中资寿险商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67.05%,而外资同比增速只有0.93%。“一方面是投连险销售不景气,另一方面是我们响应监管吹风主动收缩,目前部分在银行销售的投连险已叫暂停。”一家寿险公司业务经理告诉记者。 一些寿险商们开始坐不住了。为应对投连险下滑所引发的业绩告急,不少公司开始谋求产品结构、缴费结构的转型。比如,彼时冲在投连险销售最前头的联泰大都会人寿从今年7月开始逐步调整产品结构,转攻年金产品。“投连险失宠并非坏事,投连险,尤其是在银行渠道销售的投连险,如发展过快,将容易使保险公司陷入偿付能力危机,较低的利润率使投连险对保险公司精算价值贡献也相对较小。”业内人士分析说。 事实上,通过投连险的“大起大落”,市场人士看到更多的是外资寿险公司自成立以来“盈利模式”单一的隐忧。产品线相对单一,过多地依赖银保产品,被资本市场牵着鼻子走,是导致外资寿险保费收入大起大落的主因之一。而相对中资老牌保险公司而言,一直以来主推个险销售、收益性较为稳定的产品,同时辅以银保产品来作为长期发展策略,虽然牛市时未必风头强劲,但也不至于在资本市场下调时,体验“坐滑梯”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