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0月8日晚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国务院宣布,从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同样在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六大央行联手宣布降息50个基点,以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在之前一天,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100个基点。不能看出,中国央行与全球央行联手降息的同步性很强,这可能标志着各国政府联手应对次贷危机的开端,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与9月份的调低存款准备金与降息相比,这次央行通过降息来刺激内需的意图非常明显。9月份央行降息时,雷曼兄弟刚刚破产倒闭,市场并未预期到金融危机会迅速滑入另一个深渊。因此当时央行降息举措的结构性调整特点很强,包括并未下调规模最大的六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未下调存款利率等。而这次降息的“一刀切”特征表明,央行对宏观经济的看法可能发生了重要转变。 在过去一个月内,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升级。华尔街五大投行集体消失、AIG被政府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收购。此外,次贷危机完全蔓延至欧洲金融市场,英国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比利时的富通银行;德国的许珀不动产银行纷纷被政府救助或接管。美国与欧洲的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均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出口。如果仅仅是美国外需下降,中国出口行业还有喘息之机。但如果作为中国最大两家出口市场的欧盟与美国同时出现衰退,则中国出口行业的前景就十分黯淡。从目前来看,无论中国政府出台何种支持出口的政策,出口绝对额的下降都不可避免。 在外需不可依赖的前提下,为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刺激内需。本次央行的降息政策、财政部的削减利息税政策,都是中国政府刺激内需的第一步。如果次贷危机继续深化、中国投资与出口的增速进一步下滑,中国政府将会陆续出台更大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 然而,中国政府在短期内通过刺激内需来防止经济增长下滑的空间非常有限,除非出台大规模刺激房地产投资的政策,但出台这种政策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内需的两大支柱是消费与投资。一方面,由于居民是根据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预期来决定当前消费的,在国内外经济增长前景低迷的情况下,消费增长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尚处于刚开始挤压价格泡沫的阶段,购房者观望情绪强烈,房地产新开工数量急剧下降。如果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四分之一的房地产投资短期内难以提振,投资要继续保持前几年的强劲增长就变得非常困难。此外,由于前些年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大量投资,导致在某些地区的基础建设领域已经出现明显的投资过度利用不足,通过基建来扩大投资的余地也并不大。 虽然本次央行降息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但是目前还不到出台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方案的时候。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未完全消除,目前PPI与GDP缩减指数等还处于高位,名义GDP增长率依然高于潜在增长率。如果贸然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大幅削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人民币存贷款领域,特别是如果迅速放松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则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重新返回到10%甚至11%以上,但是我们不得不付出通胀卷土重来、股市、房市价格泡沫重新被吹大,热钱加速流入,之前的宏观调控功亏一篑的危险。 目前中国政府应该利用次贷危机提供的外部压力,加速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构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包括放松对要素市场的价格管制,让国内外油价完全接轨;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等。财政政策的运用要兼顾刺激增长与结构调整,例如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公共支出。在中国宏观经济并未出现显著下滑的迹象之前,应避免实施过于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