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部门统计,7月13日至8月13日整整一个月,北京市26个奥运文化广场已接纳游客146.2万人次,安排各类广场演出279场次。8月8日奥运会开幕至今,各奥运文化广场以观看大屏幕转播奥运各项比赛赛事为主,共接待游客41.6万人次,演出73场次。 奥运文化广场活动至少要具备举办文艺演出、观看大屏幕、主题展览、奥运纪念品交换、赞助商活动区、奥运特许产品专卖、志愿者服务七个元素。那么这些元素在各个文化广场是如何体现的呢?记者分别走访了几个颇具特色的文化广场。
13万人观看大屏幕迎接奥运开幕
“大屏幕”是奥运文化广场的七大元素之一。据权威部门统计8月8日晚间,根据最保守的统计,有13万以上的观众在各个奥运文化广场观看了开幕式,共同迎接奥运开幕这一伟大时刻。 在8月14日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珠向记者描述了以下的场景:8月8日晚,在地坛文化广场观看大屏幕直播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外观众高达2.1万人次。他们中许多人脸上画着国旗、手中挥舞着国旗和奥运五环旗,大声喊着“中国加油”、“奥运加油”。而当奥运圣火点燃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共同高唱国歌,现场形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很多人选择在文化广场观看大屏幕就是为了感受奥运氛围。家住在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附近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奥运开幕后他已经四次来过这里了,最吸引他的就是这里的奥运氛围。8月13日晚上当大屏幕上回放当日上午中国女子体操队夺得团体冠军的场景时,整个广场沸腾了,所有的中外游客都举起双臂,挥动国旗为中国运动健儿欢呼。广场上气氛异常热烈,达到了整晚的高潮。
演出和展览尽显“民族味”
作为26个奥运文化广场之一的地坛公园,在奥运期间举行了2008年“北京民族文化艺术博览园”活动,不论是文艺演出还是主题展览,都尽显“民族味”。 “宣宣,快站过去,妈妈给你拍一张照片,看那里多漂亮啊!”在民博园内,32组以各个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彩灯遍布其中,其中一组“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游客驻足留影。这一灯组描绘的是位于彩云之巅的西双版纳,一对青年载歌载舞,彩灯上还绘有视为傣族吉祥物的孔雀、大象以及当地特色的建筑等等。彩灯的取材也都种多样,有“阿凡提庆盛会”、“东北大秧歌”和“穆斯林婚礼”等。 民博会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17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工艺前来展销,有闻名天下的苏绣,有深受茶道爱好者青睐的宜兴紫砂,精美绝伦的徽派三雕,以及泥塑、面人、根雕、草编都尽显其中。“这里展示的东西都是我们各个民族的特色东西,我很喜欢,我觉得很适合老外来看”,一位手里拿着一个陕西凤翔公鸡彩绘泥塑的大姐笑着告诉记者。 除了主题展览,每晚七点半到九点中心舞台的演出也非常精彩,这些节目全部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各少数民族的代表节目。蒙古长调、羌族长笛、目瑙纵歌等少数民族大型歌舞演出让所有的观众流连忘返。
奥运纪念品交换异常火爆
北京奥运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经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共同授权,分别在北京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朝阳公园、北京展览馆的2008奥林匹克博览会和运动员村内建立了四座官方奥林匹克纪念章交换中心。其中前三座是面向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开放的。 8月13日傍晚六点半,记者来到了朝阳区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虽然离奥运纪念章交换活动晚场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但在广场入口处已经排起了很长的队伍,来自各地的游客等待入场交换奥运纪念章和观看表演。 进入场内,记者发现场面更加热烈欢腾。入口旁边的纪念章交换台已经挤满了来自各国的游人,其中两个身上戴着各种各样纪念章的外国人尤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来自美国的詹姆斯夫妇是专程到中国来观看奥运会的,他们已经观看了女子垒球比赛和飞碟比赛,听说这里有奥运纪念章交换活动,他们今天晚上特意带着二十多枚纪念章赶了过来。詹姆斯说,希望能够交换到自己满意的纪念章。 场内志愿者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交换奥运纪念章。交易原则很简单,只要互相喜欢就成交。据工作人员介绍,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每天有四场奥运纪念章交换,每场发放入场券800张,基本都是满场,要提前一个多小时来领取入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