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服务指南
奥运要闻
记两届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得主张宁
“大满贯”后 中国举重能否延续“梦八”辉煌
内部测验跑出12秒98 “翔飞人”脚伤成最大担心
[中国军团17日看点]网球李娜将为中国女网争取单打铜牌
记中国赛艇名将张秀云:她找回了12年前的感觉
国际奥委会委员:刘翔有望入选国际奥委会
[中国军团17日看点]羽毛球“林李对决”激情上演期待男单金牌
奥运经济
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奥运特许贵金属藏品夺目奥林匹克博览会
恒源祥揭秘中国运动员奥运礼仪装备制作全过程
中信银行推出VISA奥运借记卡 两款版面设计
大田丰:日本“国誉”借力奥运提升品牌形象
UPS预计为北京奥运递送货物逾1900万件
8月聚首北京奥运 千名商业领袖寻找中国机会
 
青岛:赏建筑 逛老街 游海滨 “哈”啤酒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宝森 苏万明

发布日期: 2008-08-17

青岛奥运村凸显中国元素。本报记者:王颂 摄

  青岛,一座被海湾拥抱的城市。这里,城中有山,山中有城。不管你走到哪里,顺坡而下,就会到达海滨。这里的每一条路都是弯曲的,都是有灵性的;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个性和内涵。
  红瓦、绿树、碧海、青山是这座城市的单元色,而点点白帆,又可以与众多欧洲沿海小城相媲美。100多年来,欧洲人称这里是“东方瑞士”,德国人却说这里更像“小汉堡”,美国人将其比作“东方的夏威夷”。

  滨海魅力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本报记者:朱峥 摄

青岛市环境艺术海滨大道东端的抽象雕塑《兰色的帆》。本报记者 冯杰 摄

  在这座滨海城市游走,定会感受海与岸相结合的美,沿海岸线前行,无论哪个方向,总有海与陆在两侧,纵是独行也不必担心迷路,这一片曲曲折折的海岸,始终是一个又一个的海湾,正在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赛场就位于其中的浮山湾畔。就这样游走在海岸线上,沿途海边的沙滩、木栈道、林荫、雕塑……一一闪过,听海浪拍岸,观如画美景,每一处景致都渲染着海的魅力。
  青岛湾内,一座壮丽的虹桥由海岸延伸入海,如一只托起花蕾的玉臂前探于大海之上,这便是栈桥,始建于光绪18年(公元1892年),仅比青岛建制晚了一年。当时的栈桥只有200米长、10米宽,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设施。因为是当时胶州湾上唯一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故有“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整个胶州湾”之说。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1931年青岛港建立,栈桥完成了它装卸货物的历史使命。南京国民政府出资重修栈桥,将桥身延长到440米,在桥南端修筑半圆形的防浪堤,建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第一景,如今在经历百年沧桑之后,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沿着青岛海岸线东行,沿途经过一座没有围墙的公园,名为鲁迅公园。在20世纪初至80年代,许多代表青岛的旅游产品上都印有鲁迅公园的海滨风光。鲁迅公园堪称是青岛最富特色的海滨公园,中国最早的水族馆--青岛水族馆亦坐落于此。
  山海相连是对青岛这座城市形象的描绘,山衔接着海,海依偎着山。汇泉湾畔的小鱼山,因靠近鱼山路而得名,为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是观赏青岛前海全貌的最佳制高点。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瞰,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八大关等景观尽收眼底;山虽不大却因地处市区而颇显突出,为游人视线所瞩。1983年后,添建了一批民族形式的仿古建筑。主峰建有“览潮阁”,阁高18米,三层八角形。还建有挑檐式六角“碧波亭”和四角“拥翠亭”,匾额均为艺术大师吴作人所题。“鱼山拥翠”是青岛十大景观之一。
  如果在海上选一个角度,且不被现代化高楼遮挡的地方,就会看到三个红色蘑菇形状的楼好似熊熊燃烧的火炬耸立于信号山之上。登上中间那个红色蘑菇形建筑的顶层,有一个能360度平转的观景台,从这里向外望去,大半个青岛老城区尽收眼底。
  城市的海岸线不断向东延伸,午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离岸百米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历经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依然坚固挺拔,又因其形似老人,故被人们称为“石老人”。在青岛地区多年流传着关于石老人及其女儿与龙王爷抗争的故事,更使石老人的秀丽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这种典型的海蚀柱地貌,连带着石老人浴场蜚声天下。

  老街旧事

青岛中山路

  来青岛必看八大关,这里已是被人熟知的欧式建筑博览会重要集中地和浪漫风情街区。这里每条路都取了一个长城著名关隘的名字,总共有十条路,俗称之为“八大关”,但在八大关外,青岛还有很多老街道,虽不及这里家喻户晓,但年代久远,值得一看。
  广西路是青岛开埠初期建造的第一条路,1901年建成,至今已107年。广西路最早的名字叫“亨利亲王街”,是以德国威廉皇帝弟弟的名字命名的。
  广西路上最早的建筑是胶澳邮政局,中国第一代城市电话就诞生在这条路上。1899年6月,青岛有了自己的公众市内电话局,全市第一批26部电话,就是在这里进行装配和通讯交换的。
  广西路还是青岛最早、最宽阔的迎宾大道。这条路直通火车站,与火车站的“钟表楼子”形成了建筑空间美学的“对景”。沿着这条路向东直行,就会到达莒县路和青岛路,100年前青岛的城市“中轴线”和市政府,就设立在这里。
  沂水路也是青岛最有名的老街之一,与德县路相接。其中,沂水路之所以常常被提及,主要是因为自1906年开始,胶澳总督府即坐落在这里。从此以后,在长达近百年的岁月里,主政青岛的历任政府,如日本守备军司令部、胶澳督办公署、青岛特别市政府和青岛市政府等,都曾在这里办公。影响青岛历史进程的许多大事变,也常常以各种形式,为这座历史名楼蒙上时代的色彩。
  胶澳总督府的建筑设计理念是非常现代的,也是当时绝无仅有的。它像欧洲的许多地方政府一样,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市政厅”,一座很容易与市民和观光客亲近的政府办公大楼。这座三段式“石头楼”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还是气势恢宏、稳重、守信的。
  青岛市民商业街情结最深的是中山路,这条路是青岛道路中的长者,它曾经是最土的,也是最洋的,是青岛百年以来最繁华、最热闹、最具魅力的一条商业街。中山路直通青岛湾,1892年建成的“李鸿章栈桥”(今青岛栈桥)成了它通往秀丽海滨的延伸。当时中山路名叫“大马路”,沿街渔货、杂货、风味小吃比比皆是。自从1901年开始将其规划为现代商业街区之后,它就有了另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街里”。有一首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儿歌,说的就是它的故事:“一二三,三二一,爸爸领我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

  万国建筑

青岛市五四广场。本报记者:王颂 摄

一对恋人在青岛八大关景区内拍摄婚纱照。新华社发

  如果说,青岛是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的话,那么她所拥有的数千座不同风格的欧陆经典建筑,就是其个性的强大支撑。青岛的建筑是欧陆城堡、小镇建筑集大成的“中国版”,是形形色色欧陆街道的“中国风”。一个欧洲人,如果他第一次来到青岛的话,会恍如穿过了时光隧道,展现在他面前的青岛,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座“万国建筑之城”。
  直到今天,青岛的异域风情建筑和中国传统式近代建筑,仍然吸引着众多纷至沓来的观光客。像胶澳总督府(今青岛市人大、政协办公楼)的宏大壮观、胶澳警察署(今青岛市公安局)的典雅精巧、胶澳高等法院的坚实牢固、中国银行的坚固精细、中国交通银行的古老高贵、山东大戏院的精细简洁等等,均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至于在青岛早期发行的明信片中,往往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受欧洲建筑思潮的影响,青岛别墅多、公共建筑多、对景建筑多、控制性建筑多,因而塔楼和塔楼的式样各有不同。在这里,最有名的,当数“三大教堂”的塔楼了。沿着江苏路往北看,福音教堂(今称基督教堂)的“钟表楼子”便会一下子映入眼帘。这座完成于1910年的建筑,立身于高高的台地之上,欧洲现代青年派设计风格的塔楼,以其古堡式基座和绿色德国盔顶的典型形象,立时成为周边六条街道的中心视点。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尖顶双塔,一直是青岛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的方位标志之一。每当航船进出青岛港之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这座塔楼都会成为船长望远镜中最先捕捉的定位、测距对象。
  在青岛观象山的最高处,1912年建成的德国皇家观象台塔楼,完全是一座用“崂山红”石砌的城堡式塔楼。这里是中国现代天文气象事业的发端,至今还保存着最完整的中国百年来的天文、气象、地磁等资料。
  离观象台不远,有一座望火楼建于1905年,这是青岛唯一一座单体塔楼建筑。它的塔身为八角形,象征对应“四面八方”。而塔顶的八面透空平台,正好俯瞰着当年青岛的全城。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哪里突然冒烟起火,它都会第一时间报告给各区消防队,紧急灭火,以免酿成火灾。
  在前海一线上,只要你去领略滨海风光,便会看到青岛火车站和欧人监狱这两座塔楼建筑。有趣的是,前者是对人开放的,也就是火车一到站,浩浩人流就会像打开闸门的江水一样,汹涌而出,各奔东西。所以这座塔楼的设计除了要有时钟外,还有宽阔的候车大厅和广场。而后者的设计手法则完全相反,是封闭的、收敛的,除塔楼的圆形锥体立面之外,红色清水外墙上的窗户也很小,似有常年不见天日的感觉。

  啤酒狂欢

青岛国际啤酒节

  漫步青岛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一个个路边啤酒屋,夜幕一降,告别一天的疲惫,许多青岛人开始和朋友在里面豪饮。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将“喝酒”称为“哈酒”,也许正是取其饮酒为乐之意。
  青岛与啤酒之缘起于上个世纪初登州路老啤酒厂的建立,之后的百年里,啤酒成就了青岛的豪迈与激情,使这座城市的血液流动着啤酒的醇香。城与酒的不解之情,使青岛人以酒之名举办了盛大节日--青岛国际啤酒节。每年8月的第二个周末,为期16天的啤酒节奏响城市狂欢的华丽乐章,震撼着璀璨夜空。
  啤酒节就像青岛发往世界各地的邀请函。每年正是旅游旺季,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啤酒城灯火辉煌、人潮涌动。格调独特、充满风情的啤酒大棚内,漂洋过海而来的各国纯正啤酒邀请肤色不同,性情相投的人们举杯豪饮,纵情狂欢。凉爽的啤酒,豪迈的情感,高昂的呐喊……生动传达了啤酒节“青岛与世界干杯”的口号。
  在青岛,除了狂欢的国际啤酒节,位于西部的登州路啤酒街以一种含蓄内敛的姿态全年吸引着八方往来食客,同东部的啤酒城互补着城市的啤酒文化。这是一条位于青岛啤酒老厂门前的街道,是百年青啤文脉的发源地,集啤酒品饮、特色美食、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不夜城。无论何时,酒吧或酒馆都是家家宾客满坐,觥筹交错。这里已成为这座啤酒名城“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盛夏之夜,啤酒街独具魅力,穿过街口由喷薄着“啤酒”的巨大“啤酒瓶”连成的彩色拱门,四五十家特色小店与酒吧将让你难于取舍。从中找一个另类或精致的落座,点上几样看了就让人垂涎的烧烤和新鲜海货,拧开刚出啤酒厂的大酒桶龙头,从中取一扎冰凉甘醇的纯生啤酒,同三五好友交杯换盏,霓虹中将微醉着的身心融入啤酒的麦香和朋友的情谊中,温馨而惬意。
  也只有在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品”酒。面对欧式风格的老建筑、浓缩和记录了青啤历史的啤酒博物馆、“100”字样的雕塑,杯中之酒被无形地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酒香也似乎更为绵长、更耐回味。

新华社 经济参考报
首页
国内
国际
深度
财金
产经
商情
人物
现场
互动
视角
文摘频道
观点频道
Copyright (C) 2000-2008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ICP0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