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砖一块石砌起申奥长城——何振梁
    2008-06-04    韦夏怡    来源:经济参考报

  5月6日,何振梁(左)在海口市奥运圣火传递活动起跑仪式上展示火炬。新华社记者:姜恩宇 摄

  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日子——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人们在庆祝这一辉煌时刻时也记住了一个名字——何振梁。时任国际奥委会总干事的卡拉德评价:“是何振梁一块砖一块石头地砌起了(中国)通向申奥成功的长城”。
  何振梁,现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
  他两次参加北京申办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完全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与奥运会的第一次接触。”1952年7月,何振梁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参加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从结缘奥运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何振梁一直在努力付出。在近50年走向体育、走向奥运的过程中,他曾参与了新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历次重大事件,经历了无数重要时刻,他是中国杰出的体育外交家;他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者;他是新中国与奥林匹克关系史的见证人。
  1964年起,他先后担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主任;1979年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中国奥委会副秘书长;1981年任国家体委国际联络司副司长,1982年任司长;1985年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兼任赛艇协会主席,后任中国奥委会主席、名誉主席;1981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85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89~1993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94年第二次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委员;1999年第三次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94年起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委员,他还担任过东亚运动会协会主席、各国体育组织国际总会副主席、各国奥林匹克协会立法委员会委员等职。何振梁为发展国际体育交往,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后,何振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他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止。作为“中国年龄最长的奥运会志愿者”,何振梁兢兢业业,叙写了无数个不朽的传奇。
  相关稿件
· 天津:引滦调水满足奥运需求 2008-06-04
· 科技奥运理念闪烁着耀眼光芒 2008-06-04
· 奥运官方中文会刊签约北京邮政 2008-06-04
· 北京奥运建设者奔赴灾区抢建过渡周转房 2008-06-04
· 美研究公司预计奥运会将使中国广告业务创纪录 20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