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飞事件”本质是人才机制问题
    2008-04-08        来源:北方网

   3月份以来,民航业已发生多起“罢飞事件”:3月14日,上海航空(600591行情,股吧)40余位机长同时报请病假;3月28日,东星航空11名机长集体“告假”;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14个航班因飞行员闹情绪,在飞到目的地上空后全部返航……民航总局昨天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航空公司派出专人做好飞行员的思想工作,而对此次东航事件的带头人,总局将给予严厉处罚,最高可至终身停飞。(4月2日《广州日报》)

  近来,有关飞行员“罢飞”的事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无风不起浪,这些飞行员之所以“罢飞”,是因为他们看重民营航空公司的优厚待遇,想换单位但国有航空公司却不放人,哪怕是强行辞职、对簿公堂乃至付出了高额的违约赔偿,他们仍无法从国有航空公司脱身。因此,闹情绪了。当然,这些都只是导致“罢飞”事件最为浅显的因素,在此之后,还有着更为深层的问题——人才机制问题。
  资料显示,自我国放开民航投资门槛后,我国民航业对飞行员的需求日趋加大。2004年,民营资本获得筹建航空公司的资格,但当时各航空公司飞行员总数仅1万人,刚好能满足当时国内700多架飞机的配备需要。而据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机将达1250架,需补充6500名飞行员,而我国目前每年培养飞行员的总数只有600名到800名。这使得民营航空公司不得不出高薪向国有航空公司“挖”飞行员。
  问题在于,在飞行人才缺口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飞行人才培训的门槛没有放开,培养飞行员的步伐没法加快。同时,引进外籍飞行员的门槛又太高,使得民营航空公司引进外籍飞行员的计划无法实施。看来,要从根源上解决“罢飞事件”,还必须得解决飞行员人才机制问题。如果不激活飞行人才市场,飞行人才长久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各大航空公司肯定会继续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才争夺战,一场场你死我活的人才拼抢厮杀导致的飞行员流动就根本没法避免。
  可以肯定的是,在一场场人才争夺战之后,没有一家航空公司会成为真正的赢家。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人才市场,只要人才供不应求,就会存在人才频繁流动的可能性。对人才有严重需求的单位,在人才非常吃紧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出浑身力量去挖同行业的人才。这时,失去飞行员的单位面临人才损失,而挖回飞行员的单位却付出了高额的人才成本。笔者以为,与其让民航业为人才展开无序的争夺战,还不如打开飞行人才的大门,让更多的人才涌到这个市场中来。

  相关稿件
· 东航的牙膏还要挤到何时 2008-04-08
· 又是“天气原因”,东航何时说实话 2008-04-08
· 东航云南分公司两主要负责人被停止履行职务 2008-04-08
· 东航发表声明称返航是人为因素 2008-04-08
· 东航“返航”事件追踪:明显“人为”因素 200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