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损失考验社会保险能力
    2008-02-04        来源:市场报
  曾有数据显示,在遭受自然灾害时,我国的保险赔偿仅接近5%,而全球这一数据的平均水平为36%。此番雪灾袭击之下,我们再次看到,面对社会风险尤其是频仍巨大的自然灾害,我国社会保险能力仍亟待完善。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各种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发生均比较频繁的国家,因灾损失十分巨大,但相应的保险开发程度却非常低——一方面,专门针对自然灾害的险种设计寥寥无几,如地震险便长期阙如;另一方面,既有的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标准又显得相对严苛,弱化了它的保障功能。如现行财产保险条款中的 “雪灾”保险责任标准便是:只有雪压达到特定要求导致建筑物倒塌时,保险公司才承担赔偿责任。
  必须看到,公众风险意识不足、投保意愿不强,也是制约当前保险在自然灾害面前更难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此次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保险公司接到的雪灾报案中,数量最多的是车险,共43.35万件,占总报案数的85.8%”,以及雪灾损失的实际分布——“倒塌房屋22.3万间,损毁房屋86.2 万间”中,便不难看到问题:有强制背景的车险成为雪灾保险报案的主体,而更为巨大的房屋财产损失,却被很多人所忽视。许多自然灾害保险,如地震险、农业险等,事实上均是具有明显公益和准公共品性质的险种,整个社会国家都是保险的受益人。因此,无论从降低保险者及投保人负担的角度看,还是从保障社会公益的角度看,政府都应该承担起一定的扶持、援助责任,如对自然灾害保险进行财政补贴。
  在我国,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意识到了这种保险补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具体的配套政策支持,却没有真正形成或有效落实。关于这一点,从现已公布的数据中也不难从一个侧面得到佐证:此次雪灾,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01亿亩,绝收1628万亩,但对应的农业保险报案仅1.73万件,甚至不及车险的 1/20。
  提升社会的保险、御灾能力,是此次雪灾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尽快以实际行动去着手改进和完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