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价成农民卖粮风向标
大商所副总经理郭晓利透露,下一步将推出的农产品期货是生猪、稻谷期货
    2007-12-13    宋薇萍    来源:国际金融报
  农民卖粮,过去是看邻居卖多高价,问小贩收什么价,而现在是上网看期货价格,关注电视上的农产品期货行情报价。大豆、玉米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农民种地卖粮的“望远镜”和“风向标”。
  12月12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农业行业国际论坛”上,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郭晓利向与会者讲述了近年来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郭晓利认为,农产品期市除了给农民提供指导,还给企业提供了工具,给政府提供了参考。目前,在大连期货市场,有1.1万多家现货企业参与期货交易,这些企业的交易量占到市场的近30%,持仓量占到近40%。
  事实上,农业与期货市场渊源极深,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期货市场都起源于农产品。目前国内上市的18个期货品种(不含未开展交易的啤酒大麦和绿豆)中,农产品占了12个,如大豆、豆粕、豆油、玉米、小麦、棉花等;与此同时,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3以上,高的时候在90%以上。
  郭晓利透露,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开发的生猪和稻谷期货一旦推出,届时将使国内大宗农产品期市进一步健全。
  郭晓利建议,要使中国的农产品期市发展成为东方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在以下几个层面做出不懈努力:首先,从金融政策上支持农业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在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展对外开放试点,引入期货市场QFII制度。
  其次,从农民角度说,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期货知识培训,加大对农民信息服务工作的力度,切实有效推动期货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
  第三,从产业角度说,需要积极培育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开展期货加订单生产模式。可以鼓励支持采取“公司+农户”、“订单+期货”的模式,积极鼓励订单企业将从农民那里转移过来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再转移分散出去,为农民架起通向市场的桥梁。
  第四,从期货市场的角度来说,一是要把现有的上市品种做深做细做厚,不断改善投资者结构,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价格的权威性;二是要继续上市新的品种,不断拓宽服务产业发展的广度;三是要加大为产业服务的力度,拓展为产业服务的深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