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涨6.9%再创新高
明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2007-12-12    李忠峰 张慧丽    来源:市场报
  今年8月和10月我国CPI涨幅曾经两度达到6.5%。一些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6.5%应该是今年月度CPI涨幅的最高点。
  然而,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最新统计,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9%,创今年月度新高。1-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
  食品类价格大幅度上涨是推动11月CPI涨幅创新高的主要因素。统计显示,11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8.2%,拉动CPI上涨5.9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拉动CPI上涨1.74个百分点,占当月CPI涨幅的1/4左右。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猪肉价格明显反弹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天气转凉,需求量增大,而养猪户补栏的情况并不理想。另一方面,作为猪肉替代品的牛、羊肉价格近期也在陆续上涨。猪肉价格和供应问题暴露出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国,但60%是散养,散养户对市场反应不灵敏,同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的是13亿人口的大市场,很不适应。
  此外,这一轮价格上涨由国内因素延伸到国际因素。一方面进口大豆直接导致豆油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上涨,我国目前近一半的原油依靠进口,国际油价上涨给国内成品油价格带来压力。11月1日,国家调整了成品油的价格,汽油平均上涨了8.8%,柴油平均上涨9.8%。以液化石油气为例,11月比10月平均上涨12.6%,仅此一项就拉动CPI环比上涨0.14个百分点,占当月环比上涨0.7%的1/5。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通胀是当前全球的普遍现象,中国抵制通胀能力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还是比较强的。全球新兴经济体去年平均通胀率为5.1%,今年在5.9%至6%之间,中国仍然低于平均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认为,由于今年涨价对明年的滞后影响较大,加之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等因素影响,明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完成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