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成品油价格调整后,经营者成本普遍增加,2008年春运票价已经很难维持在2007年水平上。说简单一点,就是发改委提前两个多月发出预报,今年春运要涨价了。像这样的坏消息,总是需要提前预热,让民众的怨言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泄,待到事实到来,社会情绪已经疲软,便只能无言接受了。而从目前外界的言论来看,反对的要多于赞同的。价格随行就市,应该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但人们对涨价如此过敏,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根源。
首先是像铁路这样的企业,既是国家垄断企业,又是社会公共事业。当企业逐利的目标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公益目标发生冲突时,其间的利益如何协调?是企业利润优先,还是公共利益优先?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对于竞争充分的企业,企业可以而且必须利用内部挖潜和节约成本,适当对成本价格上涨进行内部消化。但对于铁路这样的垄断企业,春运期间由于它处于卖方市场的有利地位,会缺乏内部消化原材料涨价成本的原动力。对此,国家对其价格进行管制是完全必要的。在发达国家,公用事业的价格也是受到政府严厉管制的,并不能“随行就市”,说涨就涨。更何况,铁路部门近年来已经通过提速、提价等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了运力,变相地实施了涨价行为。 退一步说,即便有公开数据证明铁路内部已穷尽其潜力,现有价格体系又导致其严重亏损,国家财力无力给予足够补贴,涨价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那也应该依据价格法,通过严格的听证程序才能实施。同时,还应该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措施,比如鼓励企业对春节回乡的农民工进行补助,对补助款实行减免税待遇等。 其次,我国绝大部分公路水路运输企业都已民营化,而且竞争激烈。对于这部分运输价格,政府不应该进行过多管制。如果成本上升而价格不涨,企业利润受挤压,一些微利企业会因此陷入绝境。但现在的问题是,如发改委报告所提到的,顺价措施出台会受到市场供求因素制约,如调整出租车运输价格或增加燃油附加费容易损失出租车客源;另外,农村道路和农村水路客运补贴金额不足。一些地方反映,农村道路和水路客运服务对象基本是农民,承受力较弱,燃油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增支很难通过提高票价疏导。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涨价,将有可能导致低收入人群无力承受,最后导致企业损失客源这样一种双输局面。 这就牵涉到更为根本的问题:面对物价上涨,企业要赢利,必须随着成本的上涨提高产品价格,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却赶不上物价上涨,无力承担物价全面上涨的局面。这是一个全局性的矛盾,如何破解? 一般来说,一是用行政手段平抑价格。但这样做,违背市场规律,效果也未必好。二是增加居民收入,但它本身有赖于企业赢利增长。其实,还有第三条道路可以走,既照顾到企业赢利,又照顾到百姓加薪。这就是减税。 人们对物价上涨怨声载道的时候,往往说明工资增长的水平低于物价上涨的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有学者预计,我国今年GDP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30%。数据显示,9月份消费品价格最高涨幅达6.3%,10月份更高,而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5%,收入增长赶不上物价,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当此时,减税(包括企业税收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意义就十分重大。 在企业和公民都面临着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的时候,不太可能直接通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利益调整达成平衡,减税就是国家最明智的选择,它对于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价值。我国的财政收入增幅已经连续多年远高于同期GDP增幅,更高于同期国民薪酬增幅,可以说已经具备减税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