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年内会否突破100美元每桶
    2007-10-18    作者:胡天翼    来源:新京报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87.97美元,距离90美元/桶的关口仅有咫尺之遥。WTI本轮再创新高的直接原因来源于多个层面,除了担心中东局势恶化将加剧全球原油供需矛盾之外,其中市场需求攀升也是重要原因。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本月15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称,近段时间以来,来自OPEC国家本身的石油消费持续增加,而与此同时非 OPEC 国家石油产量却增长缓慢。目前,中国、印度、巴西、中东地区和美国依旧是当今世界石油消费增加的主要发动机。据EIA分析,今年第四季度,全球日消费石油预计将达到180万桶,远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
  实际上,近一个月以来,在美国利率政策、原油库存、美元汇率、天气,再加上市场炒作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国际油价已经屡创新高。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国际油价似乎迟早要涨到100美元/桶。但是,若不突然爆发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冲突,年内到达这个高位似乎不太可能。
  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高油价产生的消费紧缩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在高油价的作用下,2008年全球石油消费预计将由今年第四季度日消费原油180万桶恢复到2006年水平,下降到140万桶,比原先预计的消费数据还要下降14万桶。当然,OECD国家调低了明年的石油消费预测,也是明年石油消费总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其二,在高油价推动下,能源替代产业和能源效率政策已经相继摆上各国的议事日程。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能源安全局势,10月15日,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官Nobuo Tanaka 在法国巴黎敦促各国政府认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是解决气候变暖和直面高油价、有效解决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
  各国政府有必要在贯彻能效政策进行努力。事实上,经验研究表明,能源价格政策对于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的 David Popp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能源价格与技术创新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世界银行的相关统计表明,高油价将直接激励能源替代产业和节能产业的勃兴,目前人类在节能领域所取得的科技进展85%要归功于高企的油价。
  其三,面对日益紧绷的国际石油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允诺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开始扩大产能。
  面对当前日益紧绷的油价市场,预计12月召开的OPEC首脑会议将重新评估全球原油市场,势必继续采取增产的措施,进一步缓解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紧张的现状。非OPEC国家近期供应虽然增长缓慢,但是到2008年将有大幅度的增加。今年第四季度,非OPEC国家的石油供应量达到48万桶/每天,略高于今年早些时候的石油供应量,而到2008年,非OPEC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预计将增加到86万桶/每天 。其中,独联体国家、美国、苏丹等国的产能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英国、挪威和埃及等国石油产油产量的下降态势。
  其四,虽然早先的数据显示美国的石油商业库存在第三季度下降了113万桶/每天,为2002年以来美国第三季度商业库存下降幅度第二大季度。但是,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商业库存却没有显著变化,预计到 2007年底,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商业库存将维持在2.67亿桶的水平,接近今年早些时候的库存水平同时也接近过去5年最大库存范围。
  因此,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相信100美元/桶的石油价格终将到来之时,却可以稍微的舒缓一口气,至少在最近这个价格水平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势必增添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压力,在当前国内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高油价可能对国内经济运行带来输入性通胀的警报却不能解除。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