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欲“娶”贝尔斯登
    2007-10-18    记者 魏红欣 实习生 钱凡耘 编译报道    来源:国际金融报

  出自名门的贝尔斯登,给予大家的不只是诱惑,还有那无止境的吸引与尾随。次贷狂潮来袭,使其资金断链,这也给它的追求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乘虚而入”的机会。自从其抛出“绣球”之后,引来追求无数。
  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也绝对不会放过如此绝佳的机会。近日,据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透露,中信银行正在寻求入股美国第五大证券公司贝尔斯登。他还指出,中资银行正逐步加快自己的国际化步伐,其海外并购也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蒋定之的上述言论是中国官方首次对中国投资者考虑竞购贝尔斯登给予的证实。因为在此前数月,就已经有传言称贝尔斯登可能从中国或其他海外国家寻求资本注入。

纳贝入室 益处颇丰

  据悉,自贝尔斯登今年夏季受到信贷紧缩的冲击以来,有关该银行将引入一家少数股权投资者的猜测便日益升温。由于积极参与了美国抵押担保证券市场的投资,贝尔斯登第三季度收益下降了61%。此外,它旗下资产管理部门经营的两只与抵押贷款相关的对冲基金也于今年夏季倒闭,这未免将贝尔斯登拉到极其尴尬的境地。
  而本次入股如果成功的话,对中信银行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从贝尔斯登该公司经营的具体业务来看,其与中信银行的核心业务非常地契合。另外,按照目前中信集团下属公司中信证券的市值计算,已经远远超过贝尔斯登。据了解,中信银行目前的股价约为公司账面价值的3.3倍,而相比之下,贝尔斯登只有1.3倍,因此中资银行膨胀的股票价值也让华尔街银行显得价格低廉。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信银行之所以能够成为本次交易的主体,是因为中信银行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拓展海外市场对其来说是必然的选择。其所能为中信银行提供的渠道,是中信银行最为看重的,因为贝尔斯登公司主要是从事证券贸易、投资银行、经纪代理等业务,它服务对象大多是世界范围内的商业集团、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富有的个人用户。

中信或成救命稻草

  在本次入股贝尔斯登的竞争中,中信银行本身就拥有一定的优势。其母公司中信集团的高管与贝尔斯登早有渊源,时任中信集团总经理的常振明正是此前与贝尔斯登进行谈判的建行前行长,故双方就谈判一事早有默契。
  “贝尔斯登可能需要新的长期资金来源,以安抚反对方和贷款方。”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有一个资金雄厚的合伙人持有战略性股份,那就更好了。而对于贝尔斯登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抓住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其中一个可能的救命稻草。资金的注入可以帮助贝尔斯登渡过目前的难关。因为目前贝尔斯登的市值已经大大缩水,如果不依靠引入资金,贝尔斯登的光辉历史有可能就此终结。”
  近段时间股市的火爆让中国的银行从中收益颇丰,融得了大量流动资金。以中信银行为例,今年4月份在其首次的公开募股中总共筹得资金59亿美元。如何让这些可用资金切实发挥作用,现已成为目前中国银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除银行业之外,中国的外汇储备也高达1.4万亿美元。上个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它将对中国的部分外汇储备采取更加大胆的投资策略。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及其他低收益资产。由此可见,中国正在逐步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来源地之一。
  作为美国第五大券商的贝尔斯登公司,已经有84年的经营历史,它的将近90%的业务都在美国本土。由于受到近段时间次贷危机的强烈冲击,损失惨重。今年 8月初,该公司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受次贷危机重创,其资产价值接近于零,最终宣布倒闭。贝尔斯登的信誉也由此受损,股价大幅下跌。9月底,贝尔斯登在股价低迷的情况下被迫决定出售20%的股份,以此来筹集新的长期资金。当时有市场消息称,“股神”巴菲特、美国银行、瓦乔维亚银行、中信银行和建设银行均是潜在的投资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