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与食品不是“洪水猛兽”
8月21日,世界贸易组织宣布,欧盟国家禁止进口转基因产品的做法“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
    2007-08-29    李方    来源:市场报

  并不是某食品转了基因就代表它有问题、有毒、有危害性。科学界出现争议是因为转基因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处于未知状态的缘故。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工业的巨大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转基因食品已渗透生活

  根据益普索(中国)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于北京、上海、广州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转基因食品,77%的消费者明确选择“非转基因大米”,80%的消费者反对“在婴儿食品中添加转基因成分”,97%的人认为有必要建立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超过2000万吨,这些大豆主要用做加工原料,其中80%左右用于生产大豆色拉油,其余的用于制作豆腐、豆奶等制品,以此来弥补国产大豆产量不足的缺口。
  事实表明,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转基因作物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机构(ISAAA)最新报告表明,目前各国已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其中已批准商业化种植的接近90种,其中最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有玉米、大豆、西红柿、油菜等。转基因农作物自1996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在国际争论的环境中得到迅猛发展,成为近代历史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1.02亿公顷,增长了60多倍,种植的国家达22个,还有29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作物作为食品或饲料进口,种植的农户首次超过1000万,90%的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农民。最可喜的是,因种植转基因作物10年间累计减少使用杀虫剂 22.4万吨。
  美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的先进国家,其种植面积历年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持续快速增长,种植面积增加480万公顷;印度转基因作物取得全球最高增长率,达192%,成为全球第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欧洲和非洲的转基因作物种植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生物技术作物的全球发展方兴未艾。

转基因作物优势不可替代

  把时间重新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时棉花作为战略储备物资属于农民必须种植的作物。祖茂堂,是河北高碑店的一位普通棉花种植户,而当时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特别大,令棉农闻之色变。
  和其他农民一样,那时,祖茂堂和他的妻子几乎每天要花费11至12小时在田里来对抗那些棉铃虫,每亩地至少需要喷洒13-15次共约2000毫升的农药。尽管这样,棉铃虫也无法被彻底杀死,甚至当有人把棉铃虫放到农药原液里时,这些小虫居然还能自由地游来游去。更让村民痛苦的是,当地经常上演“虫杀人”的悲剧。一些棉农为了彻底杀死棉铃虫而使用一种叫做“呋喃丹”的剧毒农药。害虫被杀死了,但是打药的农民中毒身亡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家庭悲剧不时发生。
  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祖茂堂都唏嘘不已,因为那时他辛苦劳作一年,最后的收成不过是每亩田30-50斤棉花。所有的收入,几乎不能维持他们全家四口的生活。偶然听说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教授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辗转找到中国农科院的祖茂堂从1997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抗虫棉。随着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06年祖茂堂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64亩,这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因为这些棉花可以每年给他带来约10万元的纯收入。
  在农业领域中,把转基因生物技术应用到杀虫、抗除草剂等方面,可以起到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污染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等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相关作物进入市场,包括耐保存的西红柿、抗虫的马铃薯,以及抗虫和抗除草剂的棉花、大豆、玉米,还有提高有效成分的油菜及抗病毒的南瓜、木瓜等。最有意思的是一种可以预防乙肝的番茄,是将抗乙肝病毒基因植入番茄内,吃了这种番茄的人就可以具有乙肝的免疫力。

理性对待转基因作物

  有人编了这样一个笑话:一医院收了一个奇怪的病人,他每天都像上了弦一样,不停地绕圈,经过检查,病源在于他爱吃的猪肉来自添加了“运动基因”的瘦肉型猪,结果猪肉这种基因就永远留在了他身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贾士荣教授说,这仅仅是一个笑话。猪肉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的肠胃系统,DNA(脱氧核糖核酸)又遭到酶的分解,大都变成了碎片,即使有整条的DNA存在,也无法发挥基因移植作用。人不可能就这样因为吃猪肉而变得 “爱运动”。
  贾士荣教授强调:“不要给转基因作物戴上 ‘恐怖分子’的帽子,转基因作物更不是洪水猛兽。”他认为,转基因是一项技术,是个很大的概念,仅用安全性衡量、考虑转基因是不够且不准确的。并不是某食品转了基因就代表它有问题、有毒、有危害性。目前暂时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的例子,科学界出现争议是因为转基因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处于未知状态的缘故。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工业的巨大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但很多消费者对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食用油不放心。贾士荣教授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他说:“大豆的提炼要经过很多程序,而且是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并且基因作为一种蛋白质在油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但是,强制规定使用转基因原料的食品生产商明确标示是否为转基因食品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尊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