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角的“喜”与“惑”
    2007-08-29    本报记者:熊聪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疆,这片占据中国1/6面积的土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承载着资源供应及储备重任的中国西北角正在发生深远的变化,也体验着工业化阶段特殊的“喜”与“惑”。
  新疆的这场“工业革命”在2002年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此前的几年,新疆国民经济增速变缓,始终徘徊在全国省区后几位。2002年之后,新疆GDP快速攀升,年均增长超过两位数。至2006年,全区GDP达到3020亿元左右,是2002年的近两倍,人均GDP也在2004年突破万元大关,升至西部省区第一。今年上半年,新疆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同比保持了11.2%的发展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新疆地方工业和非石油工业增势强劲,增速均超过21%,新疆长期过度倚重油气产业的经济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西北角的发展热潮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资本,新疆的开发热度进一步升温。自治区政府公布,截至今年年底,预计进入新疆的大中型企业合计达一万家,开发资金超过千亿元,油气加工、煤炭、化工、矿产、外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成为企业逐鹿的热点。
  工业化进程加快使新疆经济实力壮大,经济活力增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也进一步密切,这使新疆“喜上眉梢”。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新疆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去年全区地方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02年的2.3倍。
  新疆约70%的县(市)是财政赤字县,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财政收支矛盾。此外,经济实力变强还带动了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公共服务水平。
  然而,依靠投资拉动和资源开发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使新疆产生了不可回避的“惑”。首先,能源工业的高速发展使新疆节能降耗难度大大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区高耗能产业呈高增长态势,10个高耗能行业平均增长了9%。
  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自治区环保局调查发现,一些县市和部门不顾长远利益,在水源地或生态脆弱区重复建设污染大的制造或化工企业,使当地环境治理成本逐年加大。去年,新疆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增加三万吨和1.6万吨,两项污染物控制目标均未完成。
  投资升温还使土地价格大幅攀升,淡水、天然气等资源供应紧张。乌鲁木齐市工业用地价格已由每亩三万元至五万元上涨到目前的25万元/亩左右,企业投资成本增加,进而影响了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此外,乌鲁木齐市天然气已连续三年出现冬季“气荒”,而且供应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望未来,在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供应趋紧背景下,新疆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当地的工业化进程仍将继续,油气、煤炭、矿产等领域的开发仍将深化,并在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避免一些地区“资源挖尽、空气染黑、百姓变穷”的悲剧在新疆这片土地上重演,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优选工业项目、尝试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等措施,并继续遵循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应对经济转型期表现出的矛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