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迎来世界风
    2007-08-22    本报记者:王炤坤 吕晓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我国对外招商引资的领域,近两年迅速刮起了一场“山西旋风”,吹遍长三角、珠三角和港、台、澳地区。近日,一个由数千山西人组成的庞大招商团,又一次抵达羊城广州,开展声势浩大的珠三角地区与山西贸易投资洽谈活动。
  走出娘子关,天下市场宽;跨出四塞地,迎来“世界风”。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要求每位党政干部、每位企业家都要在对外开放中“长袖善舞”。
  2006年一年中,山西省组织或组团参加的国内、全省大型招商洽谈活动就有10余次。洪洽会、沪洽会、厦洽会、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展览暨推介会都活跃着“当代晋商”的身影。山西省领导还率团到欧洲国家推介山西。2006年6月至7月间,山西省先后在沪上、香港举办大型招商洽谈会。沪洽会达成222个签约项目协议引资额907亿元;港洽会签约347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64亿美元。2006年,山西省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0家,比上年增加65个,实际使用外资达13.48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所有项目都经过了省有关部门的“三堂会审”,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和山西省的产业发展规划。
  山西省领导分析说,山西左有太行山,右有吕梁山,南临黄河,北接塞外,地处四塞之地,这里的人容易形成封闭的心态;煤炭经济比重大和计划经济退出晚双重影响,产业的资源依赖性和思想的封闭保守性相互作用,经营者乃至全社会竞争意识不强,开放意识淡薄。
  “十五”时期,山西省年直接利用外资平均在2亿美元左右,占全国的比重一直在0.5%以下,2005年利用外资额在中部六省中排最后一位;进口长期以来排在全国25位左右。全省外贸依存度长期停留在10%左右,2005年全省外贸依存度外为11.2%,比全国低53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对外开放不足严重制约了山西发展和崛起的步伐。进入“十一五”,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山西省开展对外开放“千人大调研”,2006年3月召开了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大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决定》,7月又召开了“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会,大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违诺和过错追究制等制度。
  在强劲的“开放风”吹拂下,全球500强企业富士康集团在山西设立两大科工贸产业园区。名列《福布斯》排行榜亚洲富豪第三位的李兆基恒基兆业旗下的香港中华煤气正式进军山西,入主煤层气开发。亚洲首富李嘉诚也对煤层气开发、煤化工、房地产和大型购物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对外开放中强筋壮骨,与群雄共舞中拓展竞争力。山西省将强化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互动,以北京实施奥运战略、天津开发滨海新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京津及整个环渤海经济区的合作力度,特别是扩大在科研、金融、会展、信息、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协作,发挥山西作为西电东输、西气东送、西煤东运等重点工程的开发主体和重要通道的优势,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投资和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扩大与珠三角经济区的交流,积极参与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各类经贸活动,充分利用珠三角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背景,借船出海,扩大同港澳及海外的联系与合作。增进与资源、产业相近或互补的外国省市的友好关系,建立与国内外大财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探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对接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谋求高起点的战略协作和长期的互利合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