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环保双优化
    2007-08-22    本报记者:郭莹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拥有10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的特大型城市,广州市在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步入重工业为主导发展阶段的同时,环境生态也不断优化,探索出一条特大型城市实现“经济环保双优化”的道路。

  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地标性建筑“双塔”的建筑效果图。摄影/本报记者 刘大伟
走出“重化工业必污染”怪圈

  根据广州市统计数据,2006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连续三年分别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居第三位,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轻、重工业比例由2002年的53.3:46.7转变为2006年的36:64。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告诉记者,2003年,在全国最重要的六个城市中,广州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最低,只有49.5%,而上海接近70%。于是广州市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以新型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战略性调整,使一批大型重化工业项目落户广州。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其中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产业产值的比重约为42%,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上升到64%。
  与经济高速发展同步的是能耗的降低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走出了“重化工业必污染”的发展怪圈。2006年广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以全省1/7的用电,创造了全省1/5的工业产值和1/3的财政收入。与2003年相比,2006年广州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减少了24%以上;工业粉尘和烟尘排放量下降了67%;全市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约减少了42%。

“创模”推动经济环保双优化

  广州实现“经济环保双优化”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有很大关系。“创模是促进广州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广州市环保局局长丁红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11月,广州通过国家创模考核验收组验收,成为目前我国创模城市中经济总量最大、建成区面积最大、工业企业最多、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城市,广州创模的成功为全国特大城市环保工作提供了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工业战略转移和老城区“退二进三”计划,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综合整治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令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和广州市区空气状况明显好转;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应用高科技、超前谋划城市发展;发挥政府环保投入的经济杠杆作用,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投入的积极性等。

催生第三产业集聚效应

  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郭志勇告诉记者,广州当初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而没有选择当时非常“热门”的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时,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不是与世界经济潮流背道而驰吗?甚至有专家不客气地批评“广州在走回头路”。
  时隔数年之后,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广州工业飞速发展,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非但没有下降,上升速度反而加快了。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35%;2006年,这一比重升至57.58%。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专家尹涛博士说,结构优、效益好的广州新型大工业“主骨架”及高产低耗的产业布局,为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工业基础。他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腾出的土地空间,为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创造了条件。根据《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排名位居全国第三。
  同时,广州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2006年,平均不到两天有一个超千万美元的项目、五天有一个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落户广州。目前,已经有15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广州,仅去年就新增九家。

  相关稿件
· 广东推行工资集体协商遭遇阻力 2007-08-21
· 广东月饼骨干企业倡议“中秋月饼不涨价” 2007-08-13
· 广东雷州半岛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 2007-08-13
· 报告显示:广东楼市今年上半年“涨销两旺” 2007-08-06
· 广东省一线生产操作工严重短缺 200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