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据8月19日《新京报》报道,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直言目前房价高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住房需求量增长,住房消费同我们城市化进程成正比的,他并不同意时下房奴一说。 杨副部长此言一出,那肯定是举国哗然,事实上,网友的声音绝大多数也是一片指责。在房价一片飞涨的今天,按照人们合法正常的收入,哪个购房的工薪族能逃脱房奴的命运?曾记否—— 要结婚,女方会说:无房免谈——当一些女孩无奈地“嫁给了房子”,当真爱在“无房免谈”前畏而却步,当两人的感情惨败给了钢筋水泥的房子,当人们花掉10多年甚至是20年的家庭收入买房结婚,他们的“幸福指数”又会高到哪里去?他们难道不是房奴? 还有更折磨人的,北京房贷族心理问题凸显——“房奴咨询心理问题明显增多,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我个人接触到的个案就有60多件,占到整个心理咨询人数的10%左右,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因为购买价格过高的房子而背上高额房贷,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或疾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孙欲晓博士曾对记者这样说。想想也是啊,房价每月在“一路攀升”,这边要“供楼”,那边“读书贵”、“看病贵”等还残酷地“折磨”着我们,更何况,“房奴”还贷时间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一年两年或许好硬撑着,几十年的房贷压力,心理素质稍差点的,没准就会得病了。 而在去年的岁末,更有一条新闻让人们悲伤:陕西西安一位50多岁的母亲,跳进西安护城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人临死前在遗书里表露没给儿子买房是一生的遗憾…… 我们无须回避的是,在以往一味考虑中国房地产业的商品属性、“支柱产业”功能的现实背景下,在房地产业丰厚利润的诱惑下,其商品属性在这几年中被无限制地“膨胀”,住房的公共产品属性,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一九九八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出台,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改革的开始。根据其精神,廉租房适用最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适用于买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则适用于高收入家庭。 但近几年,有些地方政府提供保障型住房力度不够,本应占市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逐渐边缘化,商品房成了解决居民住房的基本模式。相关数字显示,中国百分之九十四的住房开发定性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只占百分之六,而廉租房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截至二00六年底,全国仅有五十四点七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更多的百姓,不得不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去买那月月飞涨的商品房。 作为一个曾经在建设部任过高级职务的官员,说出这样让百姓不能接受的观点,我是满肚子的疑惑和不安。8月19日,有媒体报道说,今年75岁的陈老先生会说一种无人能懂的怪语言,念一个字能发两个音,被称为“天语”,难道,“不同意时下房奴一说”,也是“天语”不成?不然,百姓咋会听不懂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