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迎接“邮轮经济”时代
    2007-08-20    邓旭    来源:市场报

  从黄浦江沿岸,到上世纪90年代建外高桥港区,再到2005年底洋山开港,上海港的吞吐量一路飙升。然而,与上海港目前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的排位相比,日益萎缩的客运业务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

客运功能衰退

  十六铺码头,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客运码头;洋山港,如今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从十六铺到洋山港,上海的码头历史变迁历历在目。
  但是,当“航运中心”的头衔毫无悬念地加在上海头上时,大家却忽略了其客运功能。
  十六铺码头高峰时日发送旅客达到4万多人次。如今,上海的国内客运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条到舟山群岛的航线。国际方面,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辟了到日本、朝鲜、韩国的航线,如今日本航线虽然还有,但规模大不如前。
  业内人士认为,从完整意义上说,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不仅包括国际航空港、大型货运集装箱码头、内河运输码头,还应包括专供国际邮轮停泊的码头。与此同时,航运中心的软件不仅包括为物流和人流提供便捷通关的政务设施,还应该包括一系列必需的配套服务,尤其是为国际邮轮游客及其船员提供消费、旅游、休闲等一系列服务的能力。
  事实上,不仅是上海,长江沿线的航运客运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拥有丰富的水上资源,却迟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政策上的不统一。
  以游艇为例,目前在上海考取的游艇驾照不能在外地使用,从黄浦江驶向太湖的游艇,必须沿途向国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江苏海事局通报。而在上海水域,黄浦江有繁重的交通功能,运输船来来往往,私人游艇可开的航线极少,速度也只能在8节(约合15公里/每小时)以下。

邮轮经济前景诱人

  作为国际大港,上海少了邮轮经济,不仅在吸引外国人旅游、全球性文化活动等软指标上大打折扣,经济损失也是相当大的。
  然而,在西方国家,不仅是邮轮,连游艇行业都相当发达。据统计,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条游艇。而在美国,每14人中就有1人拥有游艇,在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个比例更高一些。而在中国,游艇目前还被理解为“有钱人的游戏”。
  据介绍,游艇产业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根据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ICOMIA)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球游艇、配件、水上运动器具的年销售额已经接近400亿美元,如果加上相关的管理、维修、娱乐等项目,年经营额超过500亿美元,超过了商船和远洋轮的年销售额。
  从国际经验看,纽约、温哥华、新加坡等一些世界级城市的经济腾飞,都与邮轮经济的发展有关。有“国际邮轮之都”之称的迈阿密,拥有12个超级邮轮码头大厦和2公里长的停泊位,2001年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一年经济效益80亿美元,提供了34.5万个就业机会。
  据专家介绍,发展邮轮经济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豪华邮轮的制造、修理维护、停泊,将刺激船舶制造、维护、修理业和港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条产业链。其次,邮轮到港后,乘客和船员的消费、观光,将给餐饮、宾馆、商贸、旅游、交通等服务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提升城市的消费量作用巨大。再者,邮轮经济符合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旅游、会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行业的繁荣。

重货轻客该不该

  邮轮经济如此诱人,上海港如果仍旧只是重货轻客,无疑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张守国表示,国际上邮轮经济发展得很好的港口都市,如迈阿密、巴塞罗那、新加坡与中国香港等,它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接近市场中心的港区水深条件和岸线长度以及航道的条件较好;二是年到泊邮轮数量和邮轮客流量大;三是周边旅游资源景点质优量多;四是配套的陆、空交通便利;五是码头附近拥有可容纳大流量旅客的大型购物、餐饮与宾馆设施;六是符合国际法规和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程序;七是建有世界级的现代化码头、停泊设施及潜在的扩展条件;八是有较好的船舶维护基地。
  而这些条件,对于上海而言并非遥不可及。
  据亚洲排名第一的丽星游轮集团预测,随着国内GDP的快速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特别是上海人希望选择豪华舒适的度假方式,比如邮轮旅游。今后随着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邮轮消费会成为一种标志性消费,届时巨大的消费市场就会产生。到 2010年,上海港的邮轮旅客运量可达300万人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目前尚难发展邮轮产业,但中国的港口都市宜以国际邮轮城为准绳,建设与运营高质量、高水平的邮轮码头和邮轮城,进入国际邮轮产业网络,吸引国际邮轮抵达。
  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并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靠泊。而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的上海,更是发展“邮轮经济”的理想之地。
  事实上,目前我国内地多个临水城市已着手启动当地的游艇经济,争夺游艇产业的制高点。如上海发改委已在着手制定“上海游艇业发展规划”,规划未来上海在水域沿线将建设10座以上游艇码头;青岛则规划在奥运赛场、海滨度假区、港湾建设一批会员、游客及大众参与的游艇帆船俱乐部;杭州在谋划把自己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游艇产业聚集地和制造中心之一;三亚也在计划投入巨资,建设一个有300个泊位的国际游艇俱乐部。
  专家认为,与我国境内其他港口城市相比,上海在发展国际邮轮经济方面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就是巨大的客源市场。近年来,上海的教育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保健等消费不断增长,已经孕育了假日休闲消费的需求。上海更有发展国际邮轮经济的历史底蕴。上海曾是亚洲国际邮轮大港,其国际邮轮航运业可以追溯到 1845年。近20年来,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观光者。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上海有望迎来国际邮轮的抵沪高潮。

如何为邮轮业配套

  但上海港的不足同样明显。上海缺乏接驳巨型邮轮的能力。最大的邮轮吃水近13米,但上海长江水道目前水深只有10米。于是,大船来访就无法接待。如果安排到洋山港上下船,又会给乘客带来不便。与此同时,上海码头多以货运为主,且多是露天港,国际邮轮抵达,乘客只能从邮轮的备用舷梯走到空旷的场地上,上下极为不便,不适宜做豪华邮轮的停泊码头,即使在条件稍好的北外滩高阳路码头,也不能满足豪华邮轮的停靠条件。另外,上海的码头周围缺乏配套的购物、餐饮、住宿设施,港口无法成为国际大型邮轮的母港。
  而长三角方面,由于长江旅游涉及六省二市及多产业、多个监管主体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各自为政、行业管理滞后等。
  专业人士认为,当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启动。目前以深圳、上海、青岛等地发展较快,但大体上都处于初级阶段。根据规划,上海今后将形成一心(市中心)、两网(黄浦江、苏州河)、四区(外滩、淀山湖、长江口、杭州湾)的游艇产业布局,未来将建十座以上游艇码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