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引领青海快速发展
    2007-08-17    本报记者:吕雪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西部大开发给青海工业带来生机,依托资源优势,青海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一举甩掉了连续8年的亏损“帽子”。自200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以年均20%左右速度递增。
  2006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265亿元,比2001年翻了1.6番,按可比价计算,比2001年增长1.36倍,年均增长18.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29%提高到2006年的41.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从2001年3.2个百分点提高到2006年的7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

  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民族特色旅游。摄影/本报记者 侯德强
投资成为增长引擎

  五年来,是青海工业发展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时期。工业投入持续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青海省一直把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先后有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盐湖100万吨钾肥项目建成,公伯峡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和一批电解铝以及德令哈万吨纯碱、中油青海分公司30万吨甲醇、青海庆华100万吨焦化一期等项目相继建成,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据悉,今年青海省项目在建总规模达到903亿元,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80亿元。

结构调整调出新格局

  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和重组改制,青海工业企业已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快速成长。以资源性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制造业有了飞跃式发展,支柱和优势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明显提高,效益亮点多多。
  到2006年底,在32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保持盈利,利润过亿元的行业有7个,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化工、电力等行业,青海油田、西部矿业、中铝青海分公司、盐湖集团、桥头铝业、西钢等6户企业实现利润103.5亿元。
  同时,地方企业效益增长强劲,实现利润57.88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48.13%,比重提高8.24个百分点。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青海省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经过近几年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全省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与此同时,规范和推动企业改制,制定具体政策,加快解决改革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可以这样说,结构调整调出了机制,调出了规模,调出了效益,调出了特色,调出了青海工业经济一片明朗的天空。

招商引资注入新活力

  工业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趋好。青海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先后引进中信国安、浙江玻璃、江苏远东集团、亚洲硅业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参与青海优势资源开发和结构调整。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观念和管理、资金、技术、人才,带来新的活力。
  青海省成功打造了“青洽会”、“环湖赛”以及“藏毯节”三大招商平台,招商引资取得了重大成果。五年来,青海省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吸引外资呈现数量增多、项目增多的趋势。从2001年到2006年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27亿元,特别是去年,实际到位资金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9.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6.8%。
  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79.19%,年均增长22.8%。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到6.52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25.4%。
  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不仅扩大了对青海的宣传,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善待企业,善待企业家,善待来青海的投资者。一定要改变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部门利益、不顾大局、不讲信用等不良现象,切实在全社会形成欢迎投资、支持投资、服务投资的良好氛围。”青海省一位高层领导如此表态。

  相关稿件
· 青海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07-19
· SOHO中国有限公司捐助青海基础教育 2007-07-10
· 青海一些景区门票价格飙升 2007-07-04
· 青海:查处一起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案 2007-07-03
· 青海省今年将重点打击六领域商业贿赂 200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