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大地 星火正红
    2007-08-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甘肃省于2003年启动了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兰州6市的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4年多来,产业带建设如火如荼,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如今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带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形成了区域竞争优势,在甘肃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启动以来,着眼于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实施了一大批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项目全面支撑了河西走廊特色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的河西走廊已成为以杂交玉米制种为主,瓜菜、马铃薯、花卉制种为辅的国家制种基地之一,以啤酒大麦、啤酒花和葡萄为代表的酿酒原料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草畜产业、高原蔬菜产业、食用菌产业、高原水产业、棉花产业等已经成为区域优势产业的亮点。
  产业带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势明显。雪顿乳业、博亚饲料、敦煌种业、绿洲啤酒原料、西部农业、敬业、陇兴、银河等一批涉农企业分别承担了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形成了一批特色品牌,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河西走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作为一项“产业富民”战略,星火产业带建设给河西走廊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06年,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21元,高出全省水平近一倍,比启动时净增1133元。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自启动以来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深加工与生态协调转变。
  星火产业带建设以来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重大林业工程、重点流域的水利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在节水方面,建立了农田高效灌溉系统,推广新型节水技术,河流灌溉定额化,大株作物渗灌化。在生态建设方面,强化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加快沙区生态林网建设步伐,推广水土保持技术、农田污染防治技术、土地沙化治理技术、生物多样性技术等,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生态恢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