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装备中国
    2007-08-10    本报记者:王军 于新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为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设计制造出国内首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反应堆厂房环形起重机;沈阳机床研发的五轴卧式车铣复合中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提供货运电力机车……这些原本都要依赖进口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如今正由“辽宁制造”装备我国各行各业。
  2006年,辽宁装备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技术自主化、产业集群化、装备成套化、营销国际化,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83.9亿元,增长24.8%,增幅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加工业,成为辽宁的第一支柱产业。辽宁省新增工业利润的80%来源于装备制造业。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4.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5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7.3%。装备制造业名副其实地成为辽宁的支柱产业。
  辽宁省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我国第一台车削普通机床、第一台50万伏超高压变压器、第一台125万吨挤压机等数百个“共和国第一”在这里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间,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在全国一直排名第二,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辽宁省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累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凸显,大批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亏损面和亏损额居高不下,大量职工下岗失业,老工业基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逐渐下滑,到2004年已经降到全国第八位。
  近年来,尤其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一些骨干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完成了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与世界同行业优势企业同台竞争的格局,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重大领域。辽宁装备制造业向数控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专用设备向大型化、成套化迈进。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研制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成为国内首创,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研制的64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填补了国内空白;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新开发的道路掘进机、船用柴油机曲轴、百万千瓦核电站配套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现在,在国家重点工程上,无论是配套、关键设备,还是核心、成套设备,都有了“辽宁制造”的身影,而且均是打破国外垄断的国内首台、首套,真正体现了用“辽宁装备”支撑“中国制造”。
  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大连冰山、大连船舶重工、瓦轴、沈飞、沈阳机床、沈鼓、沈阳黎明航发等骨干企业拥有1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51个省级技术中心,并与10多个国内的国家级研究院所,近10个研究设计单位实现了产学研合作。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床、汽车发动机、石化成套设备等产品正在改变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形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