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经”越念越“精明”
    2007-08-08    本报记者:张建松    来源:经济参考报
  如今出差旅游到上海,除了入住传统的星级饭店,还有一个更时尚的选择——入住“绿色饭店”。许多人从入住这些“绿色饭店”的第一刻起,就能切身体会到:上海人的“节能经”真是越念越“精明”了。
  如果不是主动索取,许多“绿色饭店”里不再主动提供丝瓜巾、剃须刀等可用可不用的“小件”;牙刷、梳子、浴帽等一般必须用的“小件”,也只是在第一天摆放,第二天后不再主动更换;沐浴露、洗发液也用大包装容器替代了一次性的小瓶装;如果连续住三天不更换床上用品,一些饭店还会免费为客人熨洗一件衣服或赠送一些小礼品。“节能就像从海绵里挤水,通过技术可以挤掉很多水分;而要想再挤出水,就要靠管理来实现。”一位饭店的负责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
  作为一座没有任何一次性能源的特大城市,面对“胃口”越来越大的经济“总盘子”,素来精打细算的上海人充分发挥出性格优势,各行各业的节能工作都像旅游业“从海绵里挤水”那样,点点滴滴念好“节能经”。
  为了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依赖,上海目前正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据测算,服务业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万元GDP能耗可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单位能耗增加值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市万元GDP能耗可下降0.6个百分点。
  目前正处于重化工阶段的上海,年能耗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有800多家,对这些能耗大户,上海的做法是签订节能“军令状”,逼着能耗大户“减肥瘦身”。上海宝山区还参照上海市工业能效指南,将区内的能耗大户贴上了绿、黄、橙、红、黑等不同颜色的“标签”,以监控这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的落实情况。
  为了建立节能的长效机制,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合同能源管理企业投资被浪费的能源,既为企业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节能产业,一举三得。据上海市经委统计,目前,上海专门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有70多家,全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的项目共300多个,已累计综合节能300多万吨标准煤。
  节能不能仅靠自觉,还必须靠监督。早在1998年,上海就成立了我国首家节能行政执法机构——上海节能监察中心,数百位“节能警察”像“啄木鸟”一般,在全市建筑的设计源头、企业的能源使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杜绝漏洞”,代表政府监督各行各业的节能情况,成效显著。
  虽然与大企业、大单位的能耗相比,居民家庭的能耗相当于一粒粒“芝麻”,但上海抓节能工作“西瓜不放、芝麻也捡”。为普及节能常识,上海节能监察中心还编辑出版了《家庭节能36计》、《楼宇节能36计》等小册子,深受老百姓欢迎。
  通过采取多种经济实用的节能措施,上海经济在连续1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能源“吃喝”却越来越省。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委日前联合公布的《2006年上海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2006年,上海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了3.71%,降幅列北京和天津之后,为全国第三。
  相关稿件
· 上海楼市供求比创新高 2007-08-02
· 上海在嘉定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2007-08-01
· 有15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 2007-08-01
· 上海汽车集团和南京汽车集团有意进行资产重组 2007-07-30
· 上海市:农民工干建筑活有了“计价指南” 200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