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出口平衡到建设国际贸易中心
    2007-08-08    本报记者:吴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出口高速度从成绩变成“烦恼”,当外贸顺差从荣耀变成“包袱”,坐着经济全球化“过山车”的中国外贸,近两年开始品尝刺激、甜蜜过后的苦涩与代价。身处潮头的上海,与全国一样,面临着优化外贸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考验,同时,上海通过多年探索,已初步走出一条进出口平衡发展之路,并以此一步步迈向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外贸已连续八年逆差

  与全国外贸顺差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上海外贸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八年出现逆差。2006年,上海全年进口1139.4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2%,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4.39%,进口高于出口3.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上海21.34%的进口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比全市同期出口增速也高出0.5个百分点,上半年外贸顺差仅七亿美元,占全国同期外贸顺差总额的0.6%。
  再回过头看1996年至2005年,上海外贸总额由271.38亿美元跳升至1863.44亿美元,增长5.87倍。其中出口由130.28亿美元增至907.2亿美元;进口由141.1亿美元增至956.24亿美元。10年间,有八个年份的外贸都是逆差,特别是从1999年以来,上海外贸连年保持逆差,10年间累计外贸逆差达527.39亿美元。
  上海近八年的外贸逆差呈现出一条抛物线变化轨迹:1999年逆差10.2亿美元,2003年达到154.3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从2004年起上海外贸逆差开始回落,2006年仅3.5亿美元。
  出口多进口少或者出口少进口多,都不利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从上海外贸近10年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进出口没有偏废,在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基本做到了进出口平衡发展;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进口实力和潜力并不逊于出口。

上海为何持续出现贸易逆差

  统计显示,一般贸易进口、加工贸易进口和以转口贸易为代表的其他贸易进口,各占上海进口总量的1/3左右。这说明以“大进大出”为特点的加工贸易并不是上海进口的主体,上海除了自身对进口商品的吸纳消化能力较强外,作为口岸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及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进口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以“其他贸易”方式进口为例,上海2006年在此项下进口384亿美元,比2005年猛增28.2%。由此可见,利用上海的口岸和金融、贸易优势,将上海作为一个进口中心来经营,已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外地以及海外企业的选择。
  再从进口商品分类看,2006年,机电产品占据了上海进口总量的64.36%,高新技术产品占进口总量达40.33%。这说明上海进口商品结构已逐渐由初级产品、原材料为主向资源、能源以及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元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转变。同时,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大规模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进口,反过来,进口又大大促进了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特别是2002年以来,上海连续五年年均吸引合同外资达到100亿美元左右,外商投资企业主导的大量先进设备进口进一步带动了全市进口增长。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增幅比全市进口增幅高出3.4个百分点,占上海全市进口比重达68%。

“十一五”规划:进出平衡 共同拉动

  上海和全国一样,过去政府部门和外贸企业都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随着上海发展水平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变,现在更注重发挥“进口贸易的功能”,强调“进出口适度平衡和进出口共同拉动外贸增长”。
  新近公布的《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充分发挥进口在提升支柱产业装备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内消费结构以及为周边地区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在进口贸易结构优化方面,特别强调要“扩大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加强引进专利和技术许可等软技术”。
  按照规划,上海未来的出口,将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大出口品牌产品的培育力度,扩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的支持。微电子、现代装备、汽车、船舶、重化工、电站设备、计算机、家用电器等机电产品,将成为上海出口“支柱”;30个品牌有望列入商务部全国出口驰名商标行列。
  预计到2010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30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约10%,进出口保持平衡。从上海口岸的角度看,预计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55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约10%。

  相关稿件
· 上海电气与西门子启动新一轮战略合作 2007-08-03
· 上海楼市供求比创新高 2007-08-02
· 上海在嘉定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2007-08-01
· 有15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 2007-08-01
· 上海汽车集团和南京汽车集团有意进行资产重组 200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