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工业化路上迅跑
    2007-07-27    本报记者:苏晓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湖南,顾名思义,在一个大湖泊的南面——因在洞庭湖南面而得名。优越的气候、土壤和水利条件,使湖湘大地与农业结缘很深,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多年都是3∶2∶1。
  2006年,湖南省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2667.8亿元,增长16.8%。三次产业的比重首次转变为“2∶3∶1。湖南的新型工业化正在成为现实,一个和谐、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新局面在大湖之南正风起潮涌。

“兴工富民”形成共识

  “湖南的差距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春贤近年在各个层面倡导“新型工业化”。湖南的制度设计,也以此为导向。
  年初,湖南省试行《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及奖励办法》。在各项考核指标中,考量地方发展,采用工业增加值;考察工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看工业企业实缴税金;提倡通过产业集聚发展新型工业化、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被纳入考核;用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工业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等来考核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节能降耗及对环境的影响;新指标体系还引入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此外,为了鼓励“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占用土地越来越少”,将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也纳入了考核指标。
  对于国有工业企业,考核指标除了传统的企业主营收入,还有实缴税金、全部资产利税率、万元工业产值能耗降低率和环保指标、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等。
  湖南省发改委、统计局和经济信息中心在对湖南工业经济“号脉”中发现,湖南发展投资拉动效应为58%,消费仅为44%。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资源、环境代价高。湖南就此提出,以指标考核来促进消费。
  在这个思维模式下出台的“湖南省扩大消费需求指导性意见”,关于消费需求增长有硬指标。如提出“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0%,农村居民增长8%。提出要确保到2007年底,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公益性就业岗位,向“4050”阶段人员倾斜。这些硬指标,是地方政府的“紧箍咒”,也是老百姓的“定心丸”,更为新型工业化勾画了一个清晰的市场预期。

优势产业强势发展

  湖南省地处扬子与华南两大有色金属成矿构造单元结合部,10种主要有色金属已探明储量达2153万吨。其中钨、铋和锑的累计探明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一,分别占世界资源储量的34.8%、37.2%和9.3%。锡、铅、锌、汞、钽、铌、锂、钼等也均居全国前五位。
  在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湖南有意识地整合“有色金属之乡”的相关优质资产,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除铝以外)有色金属综合生产商--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控股运用资源、资本市场和品牌三大优势,产业越做越大,行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
  据了解,湖南有色集团拥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湖南有色股份)、两家A股上市公司(株冶火炬和中钨高新),拥有“钻石”、“火炬”、“长城”、“闪星”等一批国际及国内知名的品牌。2007年,“有色控股”预算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利润总额约16亿元。
  湖南“有色控股”的超常规发展,是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中突出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湖南规划,“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培育50个产业集群。
  统计数据显示,湖南10大优势产业去年实现增加值384.66亿元,增长21%。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很明显。在10大优势产业集中度最高的长沙,2006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6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8.16亿元,增长30.1%。由于优势企业集中,长沙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总量越来越大,很多品种增长速度很快。

科技:“第一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科技厅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湖南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万人,居全国第七位。近些年,湖南瞄准具有产业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及项目,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迅跑的湖南,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42.68亿元,增长28.2%,增速同比加快7.9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让湖南一批传统产业重新焕发了青春。
  华菱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钢)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境内。这里铁矿石稀缺、驳船通行能力有限、铁路运输紧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然而,“先天不足”的衡钢却是全世界小口径无缝钢管产量最高、水平连铸圆管坯产能最大、产品门类最齐的企业。
  衡钢党委书记许平忠说,衡钢有今天,得益于持续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运用世界首创的工艺,衡钢设计、建成了108三辊轧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废钢精炼,使企业成为全球水平连铸产量最高的企业;从欧洲引进89连轧管生产线,集世界热轧无缝管最新技术于一体,能大批量生产电站用高压锅炉管、石油专用管等高附加值产品;衡钢还建设了被列为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冷拔高精度钢管工程和PE被覆管生产线;投入巨资建设管理信息化、石油专用管生产线技术改造。
  衡钢总经理赵建辉告诉记者,依靠世界最先进无缝钢管综合生产体系,衡钢产品以油气田、大型火电设备专用管为主。衡钢出口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双高”产品,在世界钢管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背景下,2006年出口钢管33万吨,创汇3.1亿美元,出口创汇率达到47%且年年高速增长,效益不降反升。

生产性服务业脱胎换骨

  专家认为,地处内陆的湖南生产服务业滞后,直接制约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只有物流通畅,产业配套,服务优质,才能对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最大的罐头橘子出口企业之一的“熙可食品”永州生产基地,记者与“永州熙可”总经理王业福谈到了这家“三班倒”企业的动力电。王业福坦言,作为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负责人,这两年他在电力问题上很少操心,因为永州市电业局是他可靠的“第三方保障”。
  中大公司是个从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民营特种水泥生产企业。中大公司总经理胡忠林说,因为水泥生产高能耗、连续性,早年在“电衙门”(电力局)有“门路”的人在水泥厂最吃香。工厂经常要派遣一班子人马,每个月花上一半以上时间泡在电力局“上班”。但如今,胡忠林一年也难得去一两趟“电力大厦”,因为电业局的人三天两头就往他厂里跑。
  在湖南湘潭市、衡阳市等地,记者也听到很多企业负责人说:昔日“电老虎”,如今变成“电保姆”啦!这种变化的背后,一方面是湖南目前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37万千瓦,电力供求基本平衡。另一方面则是湖南省电力公司认识到其生产性服务业属性,转变了服务观念。
  今年4月,湖南印发《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两个目标: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到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4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预计占GDP的比重达到16%以上,提高四个百分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