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北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06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749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40.4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63.76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93.00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6∶43.1∶40.3调整为15.2∶44.9∶39.9。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8.4%,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2.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0.7%,房地产业增长7.3%,其他服务业增长12.4%。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涨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价格下降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6%,居住类价格上涨4.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5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2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万人。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2%,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工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资源环境与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粮食种植面积421.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1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8.20万公顷,增加2.11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5.37万公顷,减少10.6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210.14万吨,比上年增产32.76万吨,增长1.5%;棉花总产量44.86万吨,增产7.36万吨,增长19.6%;油料产量279.75万吨,减产14.15万吨,下降4.8%(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表1 2006年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省当年造林面积16.23万公顷,比上年有所下降。零星植树达到20045.66万株,增长7.4%。主要林产品如松脂、板栗产量分别增长了18.8%、9.3%,木材采伐量138.91万立方米,增长2.1%。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肉类总产量349.99万吨,比上年增长2.2%;水产品产量达到331.39万吨,增长4.1%,再创历史新高。 农村用电量75.8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2%;化肥施用量292.48万吨,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30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231.18亿元,增长13.0%;国有企业增加值552.72亿元,增长10.0%;集体企业增加值39.03亿元,增长7.9%;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14.40亿元,增长22.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88.77亿元,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497.44亿元,增长24.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11.17亿元,增长31.8%。轻工业增加值658.82亿元,增长24.6%;重工业增加值1644.71亿元,增长18.7%。轻重工业结构由2005年的27∶73变为28.6∶71.4。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表2 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730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77,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增幅均为近几年来最好水平。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83.48亿元,增长23.3%。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70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实现利润39.26亿元,增长47.4%;税金61.79亿元,增长30.4%。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47.88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7155万平方米,招投标面为83.7%。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5.7万元/人,增长2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035万平方米,增加94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3232.97亿元,增长29.3%;房地产开发投资564.76亿元,增长26.1%。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473.7亿元,增长34.5%;集体经济投资110.7亿元,增长39.3%;城乡个体投资636.25亿元,增长32.6%;其他经济投资1352.04亿元,增长19.2%。按产业划分,全省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107.40亿元、1317.16亿元和2148.13亿元,分别增长15.6%、21.2%和33.4%。 全省6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63.93亿元,占城镇以上项目投资的20.5%。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热轧钢材47.3万吨/年、原煤开采210.5万吨/年、发电机组容量101.3万千瓦、炼钢56万吨/年、新建高速公路105公里、程控电话交换机17.18万线/年等。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239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016.42亿元,增长13.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8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455.73亿元,增长17.6%;其他行业173.06亿元,增长7.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出口62.59亿美元,增长40.6%;进口54.79亿美元,增长18.0%。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60个,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82家。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30.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4.49亿美元,增长12.1%;外商其他投资6.35亿美元,下降7.3%。国外经济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4.11亿美元,新签合同额6.37亿美元,分别增长29.1%和77.2%。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经商务部批准仍在运营或即将开业的境外非贸易型企业82家,总投资额2.36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2.15亿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726.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旅客周转量847.4亿人公里,增长5.7%。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20741公里;新增局用交换机100万门,达到1687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8万户,达到132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3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8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82万户,达到1683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为50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0万户。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8459.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国内旅游收入514.24亿元,增长14.1%。湖北入境旅游人数105.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外国游客85.7万人次,增长36.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增长15.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9.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工商税收321.11亿元,增长22%。全年财政支出1029.13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70.97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0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03.43亿元,增加637.8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430.44亿元,比年初增加780.7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7.20亿元,增加122.66亿元;中长期贷款3363.10亿元,增加597.92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60.8亿元,增长10.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29亿元,增长13.5%;寿险保费收入119.51亿元,增长10.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3.38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财产险赔款21.22亿元,同比增长9.9%;寿险赔款及给付22.17亿元,同比增长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4.39万人,在校生109.23万人,毕业生26.26万人;研究生招生2.8万人,在校研究生7.59万人,毕业生2.3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6.92万人,在校生79.95万人,毕业生16.8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5.55万人,在校生134.77万人,毕业生41.07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301.08万人,小学在校生391.3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4.22万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78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4项,应用技术成果737项,软科学成果27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32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4.49亿元。 全省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生产总值的1.24%。全年安排“863”计划项目148项,经费1.64亿元,“973”计划项目6项,经费5250.5万元。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38.34亿元,安排国家资金0.51亿元,银行贷款11.43亿元。 全省具备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有139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8个。累计有3972家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4252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有10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5万台件。 全省天气雷达观测站点有8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0个。地震台站42个,地震遥测台网5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8个,文化馆108个,公共图书馆102个,博物馆92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93个。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2座,有线电视用户576.26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18.44亿份,各类期刊2.08亿册,图书2.01亿册(张)。 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052个,卫生技术人员21.8万人,病床床位14.24万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30个,卫生技术人员1.03万人。 全省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27枚金牌、4枚银牌和5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有5人夺得第一名,5人夺得第二名,4人夺得第三名。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5.53亿元,列全国第8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6050万人(包括本省户籍人口和在本省常住半年以上的外省户籍人口),其中常住人口5693万人(指常住本省半年以上人口),全年出生人口54.8万人,出生率为9.08‰;死亡人口35.9万人,死亡率为5.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3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3419.35元,增长10.3%。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50.6万人,比上年增加45.3万人,其中:在职职工630.6万人,离退休人员2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3.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62.6万人,增加60.6万人。年末全省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07万人,100%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6万人。全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2.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2万人,农村特困救济对象108.4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省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18.7万张,收养16.7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699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57亿元。
十二、资源和环境
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较好,1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为Ⅰ—Ⅲ类的占92.9%,为Ⅳ类的占7.1%。与上年相比,长江水质总体无明显变化。 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中,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神农架林区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占重点城市的5.9%;10个城市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占重点城市的58.8%;6个城市符合国家三级标准,占重点城市的35.3%。全省达到一级、二级标准的城市占64.7%。 全省已发现矿种138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89种。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 全省各级环境监测机构97个,环境监测人员1852人。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62个,其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53万公顷。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