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后院”走来
    2007-07-18    本报记者:殷耀 任会斌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年多少游牧民族在内蒙古如风走过,历史学家给内蒙古草原下了一个“幽静的历史的后院”的注脚。今天,开放的内蒙古从“历史的后院”走来,让人们惊讶她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对内蒙古寄予厚望:“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近年来,借着扩大开放带来的活力,内蒙古正走向全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内蒙古丰镇电厂

外引内联:培育引进先进生产力

  2006年以来,宝钢集团与包钢集团接洽合作成为产业界的热点。
  有人提出质疑:联合重组岂不是将自己的发展成果拱手相让吗?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分析说,眼下我国钢铁行业虽然产量居全球首位,但企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钢铁行业联合、重组已是大势所趋。只有强强联合,包钢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技术支撑,才能为年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奠定基础。
  开放,心胸就要像草原般辽阔。赵双连认为:“在发展的问题上,必须跳出狭隘的地方思维,这一点自治区非常明确!”正如他所说,近年来内蒙古努力打破地域局限,秉着开放的理念培育、引进先进的生产力。
  包头铝业集团是内蒙古引进外力成功实现大发展的企业之一。始建于1958年的包头铝业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仍使用着建厂时的老设备,规模也仅有十来万吨,1998年亏损达8692万元,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包头铝业集团董事长芦林告诉记者,经过权衡,集团当时提出加入中国铝业公司,实施战略性重组,依托中国铝业公司实现技术升级、优势互补和集约化经营。
  这一决定提出后,同样会对地方利益产生冲击,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着眼于包铝集团的长远发展,给予了充分支持。2003年,包铝集团以资产划转的形式纳入中国铝业公司。依托中国铝业公司的资金、技术、原料优势,至2005年7月,企业污染大、工艺落后的60KA、70KA自焙槽生产线已全部改为先进的200KA、240KA大型预焙槽生产线,实现了低能耗、清洁化生产。
  目前,包铝集团已由电解铝企业发展为产品覆盖电解铝、碳素、铝合金、轮毂、铝箔、高纯铝、铝杆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我国最大的铝合金生产、出口创汇企业。
  这些,只是内蒙古外引内联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开放合作的拉动下,近年来内蒙古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多个经济指标在国内名列前茅。开放,引进先进生产力,带来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奔马速度”。

立足优势:“淘金”热土受垂青

  7年前,家住江苏徐州的张普选与同乡搭伴来到内蒙古,花光积蓄购买了一台挖掘机搞矿山机械出租。如今,他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已有运输卡车、压路机、挖掘机10多台,每年经营额1000多万元。
  “内蒙古资源丰富,这些年发展快,开矿、修路……处处热火朝天,充满了发展机遇,尤其是大家能各展所长,不像有些地方排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一处公路的施工现场,张普选谈起创业历程颇有感触。
  依托资源、区位优势,近年来内蒙古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努力扩大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每年成百上千的个体工商户和海内外企业家从各地涌向内蒙古。从西部的阿拉善盟,到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都闪动着“淘金”的身影。
  据内蒙古发改委经济技术协作处的李克非介绍,近年来,到内蒙古接洽投资的外来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十五”期间,内蒙古引进的国内资金总额多达2655亿元。2006年这一势头继续延续,北京、辽宁、浙江、山东等地的企业新投资项目达2461项,累计到位资金达1365.1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77项,投资额达816.8亿元。
  此外,在内蒙古落户的内资项目中,民营个体企业有1977项,全年到位资金573.3亿元。“这充分显示出社会资金十分看好内蒙古的发展潜力。”李克非说。
  快速发展的内蒙古也得到了海外资金的青睐。据内蒙古商务厅外资处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在内蒙古注册的外资企业累计已达到2100多家,100多个国家与内蒙古有经贸往来。1985年至2006年末,内蒙古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已达50.23亿美元。
  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弥补了内蒙古发展资金的不足,为内蒙古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资源、区位、产业优势的进一步显现,眼下内蒙古已成为颇具吸引力“创业园”,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天地。”内蒙古商务厅外资处处长张宇说。

汇通互补:向北开放日渐活跃

  作为边疆地区,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两国边境线长达4221公里,目前拥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等对外开放口岸18个,发展边境贸易条件得天独厚。
  近年来,内蒙古努力实施向北开放政策,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据内蒙古商务厅厅长吕二喜介绍,2006年,内蒙古与蒙古国、俄罗斯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入,共达成经贸合作项目30项,设立境外合作企业22家,投资总额1.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亿美元,合作领域涉及建筑工程承包、蔬菜种植、电力、矿产开发、养殖、绒毛、纺织、食品加工、小商品等十几个行业。
  口岸是带动对外经济发展的“桥头堡”,2006年,内蒙古18处口岸的进出境货运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达到3025万吨,增长12%。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导致口岸过货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内蒙古口岸办副主任刘松举例说,2006年,满洲里口岸过货量已达2171万吨,同比增长24%,但目前满洲里口岸每年实际过货能力仅为2000万吨,贸易效率大受影响。
  为改善口岸过货能力日益紧张的问题,近年来,内蒙古正投入大量资金对边贸口岸进行建设扩能。总投资2650万元的满洲里公路口岸二期续建工程自去年启动以来,目前口岸封闭场区扩建工程已经完工,货运区报关及联合办公大楼工程也已接近完工。
  记者采访了解到,到2007年10月,总投资3.3亿元的满洲里西郊机场扩建工程将竣工投入使用;投资达20.4亿元的滨洲铁路满洲里段复线及铁路口岸再扩能工程也已在加紧实施,预计2007年底将投入使用。这些工程投入使用后,满洲里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将超过350万吨,口岸后方货物通过能力将增至7000万吨左右,航空旅客吞吐量也将达到100万人次。
  近几年内,内蒙古还投资建设了其他边贸口岸,并计划新开放边贸口岸10多处,以进一步扩大与蒙古国、俄罗斯的贸易规模。

  相关稿件
· 内蒙古铁路建设上半年完成投资33多亿元 2007-07-16
· 盛夏多雨带将位于长江中游和内蒙古中西部 2007-07-11
· 内蒙古民间收藏大师邢野:30年收藏为圆一梦 2007-07-09
· 内蒙古:草原文化吸引游客 2007-06-25
· 内蒙古细化节能措施强化节能监管 200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