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现代化的纯牛奶生产线 | 如果把一个地区的代表性产品、企业、行业看作是它的“名片”,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出示的名片上可看到大草原、伊利、羊绒加工等字样。 近年来,内蒙古乳业在全国刮起了一阵强劲风暴: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还都相对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在同一行业接连出现了两个全国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其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市场,被国人誉为内蒙古的“两头牛”经济现象。
从“名牌资源”到“名牌产品”
许多熟悉内蒙古的人都知道,多年以来内蒙古人能够亮出的是一张“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是煤”的“资源型”名片。 和一位通过努力逐步提升自我价值的成功人士一样,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名片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终于实现了从“名牌资源”到“名牌产品”的转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内蒙古鄂尔多斯、鹿王羊绒制品走红国内外市场,伊利等一大批草原绿色产业品牌托起了内蒙古新的骄傲。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名牌的涌现不仅成就了企业的辉煌,而且使“内蒙古草原”这一“大品牌”越来越靓。过去几年,内蒙古自治区以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令全国瞩目。凭借优势资源所搭建的发展平台,内蒙古成功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名牌产品。 蒙牛采用甘居“第二”的比附策略,借名牌之光而使自己的品牌生辉,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并出口港澳、东南亚、蒙古、美国、塞班等国家和地区;鄂尔多斯用“温暖全世界”让世界了解了鄂尔多斯,了解了内蒙古;伊利用“心灵的天然牧场”征服了每一个向往草原的人。 今年5月,继蒙牛乳业“酸酸乳”、包头市的“骆驼”、“龙驹”三件商标被司法认定为驰名商标后,内蒙古自治区驰名商标的队伍又添“新丁”,享誉全国的品牌羊肉“乌珠穆沁”及来自通辽市的“蒙古王”商标又被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此,全区的驰名商标已增至21件,其中行政认定16件,司法认定5件。
从“资源转换”到“名牌推进”
早在十多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把实施“名牌推进战略”确立为内蒙古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在此政策的推动下,内蒙古的驰名商标已赢得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目前,内蒙古品牌发展已经独具特色,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吃“草原兴发”绿鸟鸡、小肥羊,喝“伊利”“蒙牛”牛奶,饮“河套”“蒙古王”“成吉思汗”白酒,穿“鄂尔多斯”“鹿王”“维信”羊绒服……内蒙古虽位于西北边疆,但地域辽阔,草原、沙漠、湖泊、森林等构成了其特殊的资源优势,兴起了一大批具有“绿色”标签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在内蒙古的“名牌之路”中,乳业、羊绒、肉业等产业创新发展了各自不同的成长模式。内蒙古的乳品企业和广大农牧民立足于内蒙古的实际,坚持开拓创新,共同创造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新型奶牛养殖和鲜奶收购方式。还独创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乳业产业化模式,并朝着“现代奶站加个体牧场加养殖小区加牧场园区”的新型模式快速发展。 2004年,伊利股份被中证·亚商连续第六次(年)评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50强之一。2004年6月,仅有5岁幼龄的蒙牛集团在香港股市隆重上市,这是内蒙古民营企业股票上市的头一家。从1000余万元资本起家,短短几年时间,企业的销售额从4000万猛增到160多亿元,蒙牛集团夺得中国成长冠军的荣誉。 作为中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是全球最大的羊绒生产和加工基地,被业界尊为“羊绒之乡”。据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刘永明处长介绍,中国每年的山羊绒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出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80%。其中,每年内蒙古的羊绒产量就占全球的40%左右。2006年,内蒙古羊绒产量已达到6792吨,年产值百万元的羊绒纺织企业增至180多家。全年,内蒙古生产羊绒衫1267.66万件,其中近60%出口到了海外。 由名牌推进实现资源转换,内蒙古正确定位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使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产品“名牌”到地区“名片”
随着名牌产品的聚焦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深入,原有的“地区名片”悄然发生改变,更具时代气息的“名牌区域”、“名牌城市”走进人们的视野。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音译,意为“有鹿的地方”,包头长期享有“草原钢城”“稀土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曾以“水旱马头”、“皮毛重镇”而称。2005年10月,包头市作为中西部地区惟一进入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城市,以崭新的形象跃入人们的眼帘。如今,在内地已开设有700多家连锁店的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其总部就在包头市。从包头市崛起的“小肥羊”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中餐品牌。 呼和浩特市素有“青城”之名,随着乳业的崛起,“中国乳都”的新名片正在深入人心。作为领跑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龙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在近几年内交替领先,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跃升令人瞩目的同时,“呼包鄂金三角”作为一枚闪亮的区域经济名牌已经被大家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