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腾飞而辽阔
    2007-07-18    本报记者:殷耀 刘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内蒙古公路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7月的草原,如盛妆的新娘。内蒙古2400多万各族群众翘首等待着一个盛典——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在迎接庆典到来的日子里,在感受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内蒙古各族群众无比自豪:今天的内蒙古如骏马腾骧,其势欲飞。

自豪感:源于地区竞争力增强

  过去5年间,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200亿元跃至2006年的479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连续数年居全国第一。短短几年,这匹“黑马”的经济总量由全国排名第23位跃升至第17位。
  中国社科院今年3月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增长竞争力排名前10个城市中,有4个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市并列第一,其中鄂尔多斯被评价为“凭借先天优势,创造后天优势”的典型代表。同时,在《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 2005-2006》中,内蒙古首次跻身上游区,居于第十位。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双连谈到这一点时不无自豪。赵双连如数家珍地说:“可以用三个特点来概括内蒙古现阶段的发展,一是初步完成工业化初期积累,成为人才、资本要素的流入区;二是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基本形成;三是六大特色产业构筑起了内蒙古工业发展的框架。这三个特点表明,内蒙古的核心竞力在明显增强。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高起点的大项目的增多,体现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内蒙古工业的投资大多来自区外。2006年全区共引进资金1350亿元,其中55%用于工业固定资产的投入。短短几年的时间,风力发电、电解铝、生物制药、稀土等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如以重载轿车、发电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在包头市迅速崛起,使当地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新发展的煤化工业规模保持在百万吨级以上。
  如今,内蒙古不仅是国内大型能源、电力企业投资的焦点,也在吸引其它行业进入这里,如沃尔玛挺进包头市商业领域,同仁医院在鄂尔多斯也有投资项目。
  竞争力带来活力,来自内蒙古的企业也在走出去寻找空间。伊利和蒙牛引领着中国乳业的发展趋势,鄂尔多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小肥羊公司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中餐连锁企业。

思想解放带来“三级跳”

  “内蒙古经济的飞跃,是内蒙古经历了较长时间准备后潜能的暴发,是一种后发优势的体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双连如是说。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族研究员包斯钦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要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社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外,内蒙古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发展之路的正确选择。赵双连介绍说,近5年多来,三次思想解放带来了内蒙古经济的三次飞跃。在自治区七次党代会之前,自治区工业经济总量小、水平低,延续传统的工业发展之路。在这种情况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支持有条件和有优势的地区和行业重点突破。这下战略带来了以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构成的内蒙古“金三角”地区的率先快速发展,同时六大优势产业异军突起发展,使自治区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2004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又一次提出不满足较快发展速度和较高人均指标,要把握机遇继续做大做强,从而带来了内蒙古经济的第二次飞跃,保证了内蒙古工业增长速度始终在全国领先,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内蒙古从2006年开始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实现产业多元化,促使产业延伸、升级,从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自治区经委主任牙萨宁说:“从2003年开始自治区6大产业全面启动,使能源、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质的飞跃,2006年煤炭产量近3亿吨,居于全国第2;电力装机达3000万千瓦,居全国第5位;农畜产品居全国第7位。六年来,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自治区的优势工业体系。”

竞争力还要靠科学发展

  举世瞩目的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的工业化装置——神华集团煤制油工程正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上湾村建设,目前已进入最后决战阶段。闻名中外的成吉思汗陵就坐落在伊金霍洛旗。如今,伊金霍洛的蒙古族群众不只为祖先的伟业而骄傲,也在为家乡有这样的大项目而自豪。如今,伊金霍洛旗政府已把境内的污染小焦化企业全部关闭。
  赵双连说,回顾内蒙古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大项目带来了产业的转型,内蒙古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只能走大项目的路子,才能提升产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2006年,在内蒙古投资的25户中央大企业,投资规模达到了1000多亿元。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三项举措来启动大产业带动大企业战略。首先,以存量引增量,先后自治区的25家大企业与国家大企业对接、重组,使大企业资本金由1230亿元迅速增至3500多亿元。内蒙古化肥厂、北方电力、霍林河煤矿等企业通过重组不断壮大。其次,以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开场成了一大批产业相对集中、互相配套的国家级工业园区,形成了规模效应,园区在内蒙古工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其三,坚持高水平引进,不接受落后的生产力转移,新上项目体现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等特点。
  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说:“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市,配套的相关的大的产业正在兴起,目前煤炭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已降至60%,还有逐步下降趋势。”富起来的鄂尔多斯人想走的是不仅仅依靠资源的路子,这也是整个内蒙古人心态的折射。尽管“遍地是煤”的内蒙古原煤产量已进入全国第二位,但为了发展的可持续,内蒙古在未来规划中压缩了原煤产量。赵双连说:“我们要依托资源优势,但绝不依赖资源,今后要加快发展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和交通、物流等产业,提高非资源性产业比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内蒙古的明天会更美好。”
  “非资源化”、“又好又快”——正是内蒙古经济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期待。

  相关稿件
· 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07-18
· 内蒙古铁路建设上半年完成投资33多亿元 2007-07-16
· 盛夏多雨带将位于长江中游和内蒙古中西部 2007-07-11
· 内蒙古民间收藏大师邢野:30年收藏为圆一梦 2007-07-09
· 内蒙古:草原文化吸引游客 200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