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排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而是包含这种转变。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即把“增长”改为“发展”,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复杂得多
按照国内外公认的解释,经济增长是对不同时期的产出总量而言,主要指数量增加;经济发展则不仅要求有数量增加,而且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两种经济增长方式:一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复杂得多,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有结构、质量、效益、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不论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我国原来的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在工业化初期必然带有粗放特征,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以致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明确提出“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些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多年来,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提高经济质量,特别是提高科学技术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依然是追求数量扩张,并没有必然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更没有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对一个国家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长期探索,现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全面涵盖的,也就是说,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较宽泛,不能简单概括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排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而是包含这种转变。除此之外,还要求从注重数量增加转向注重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相结合,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牺牲环境发展经济转向力争经济与环保双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五个统筹”,实现科学发展。
(作者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