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19家待批准区域中,成都与重庆联袂胜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遴选标准,地方必须已在相关领域改革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改革取得更多的成效和经验。从这点看,近年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实践已获认可。 然而,在为成都获取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欣喜之余,我们亦当保持清醒头脑,理性评估这一事件的影响力,正确把握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复杂性。新时期改革难点破题,决不等同于改革发展的成果必然手到擒来。 在这里,首先应重视一些地方对综改试验区的理解偏差。去年以来,全国已有包括深圳、武汉、广州等19个地方积极申报,进入待批准序列。有人士就此热评,“地方普遍认为这相当于戴上‘新特区’的帽子,中央会在某些政策方面开小灶。”对此,国家发改委的态度非常明确:综改试点要实现地方自主改革,不给具体优惠政策。 综改试验区究竟是什么?是我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和新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综改试验区的历史使命,不单是促进地方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探索经验。因此,国家为新的改革试验区设置了最优惠的政策资源:中央将让渡部分权力,使地方能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概而言之:不设框框,让你去闯。 对成都市乃至全省而言,最大的考量已经出现:如何把握这一没有具体条文的政策资源? 其实,无论是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的发展实践,还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无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把冲破传统思想束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什么时候我们就能与时俱进开创新的局面。 立足于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不设框框,让你去闯”的深意。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都入选综改试验区,最大收获不是别的,而是获取了解放思想的政策“武器”。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重大变革,没有现成经验可照搬,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在具体实践中,只有以强烈的改革决心与历史使命感,大胆创新思想理念,破除旧体制束缚,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的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才能取得实效,由试点而示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