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相信很少有人能理得清花样繁多的手机“套餐”,更不消说,将其与纷繁复杂的单向、双向收费优惠条款逐一比较了。但现在,有专业人士帮你算账了—— 日前,北京移动推出全球通“被叫全免计划”时,舆论一度认为这是手机“单向收费”的开始。北京市消协“扒拉算盘珠子”之后却发现,手机“资费水平并未因此降低,消费者没得实惠”。 令人惊喜的是,北京市消协不仅要帮着消费者算细账,还要将“电信资费改革”推动到底。因为“现行的资费离真正的施惠于民,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所谓“将‘电信资费改革’进行到底”,就是“一个降低,四个取消”,即降低电信通信资费;取消双向收费,实行单向收费;取消手机月租费;取消漫游费;取消各种套餐。听起来,这个目标不仅具体、明晰,还具有极强的市场针对性——“四个取消”正是电信消费市场的焦点问题。 类似以解决具体的市场问题为一年一度工作目标的做法,在消协以往的运作中并不多见。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于消协在目标任务上的“宏大叙事”:要“为消费者排忧解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比如,一年来,受理了多少项消费者投诉,解决了多少起消费纠纷,为消费者挽回了多少经济损失,设立了多少个受理投诉的机构等等。 并不是说上述这些不该是消协的任务目标,但对一个日新月异、处于转型期和制度建设期的市场而言,如此“宏大”的目标恐怕并不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一年一度,类似消协这样的机构究竟该给自己定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不仅涉及这类机构的运作模式,更关乎这一类机构的社会角色定位。 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消协不是消费者的“包青天”,也不是政府的“钦差大臣”。它是市场的监督者,它作为独立的社会力量而存在,参与社会建设,平衡社会利益,这正是“手机单向收费成为北京市消协目标”这一事件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因为,这一目标的完成,不仅仅有利于消费者,更有利于电信行业的建设及市场的规范。 其实,梳理一下消协在最近几年来的变化,我们已经隐约看见这一种力量的成长,看见这一种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从最初像牙防组一样热衷“评优”工程,到每年、每季包括消费预警、行业调查在内的“评劣”;从以往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并不“敏感”,到今天几乎与市场同步“快速反应”;从被动应付市场层出不穷的消费投诉,到明确目标,主动介入市场建设,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方力量。 也许,在全国众多的消协机构中,北京市消协的做法并不具备普遍性;也许,在北京市消协定下“一个降低,四个取消”这样的目标任务时,并没有角色定位的自觉意识。但毕竟,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开始。 不仅仅是消协,人们还期待着更多类似消协一样的机构,能有社会角色的自觉意识。他们的成长和变化,意义非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