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强制转移模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三个阶段
    2007-05-14        来源:北京劳动就业报

    英国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在西欧各国中也是最小的。英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毛纺织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爆发,通过暴力手段大规模驱赶小农,来强制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换,以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
    英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1-12世纪,主要是穷人为生活所逼,远距离人口向城市迁移;第二阶段是15世纪末到17世纪,以商人、工匠和青年女性为主的,为了更好的前途和获得丰富的生活资料的短距离迁移;第三阶段是18世纪下半叶由工业革命导致的最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农村人口仍占总人数的80%,到18世纪英国大约一半的农业劳动力涌入了城市,到1801年农业劳动力占人口总数的35%,而到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25%,而这正是圈地运动的直接结果。另外,英国也是时间上最早的殖民国家,殖民地国家也就成为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之一,特别是向美洲的移民。据统计,仅19世纪的100年中,爱尔兰向美洲的移民就达500万人之多,以致美国的爱尔兰人要比在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多。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经历了资本积累初期的困苦后,其转移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缓慢地向工业、第三产业转移。1901~1975年,英国农业劳动人口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由8.9%下降到2.7%。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