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油田不是松懈节能降耗借口
    2007-05-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刚刚结束的“五一”黄金周,各大景点依然是游人如织,但最热闹的却是河北唐山市曹妃甸港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5月3日宣布,在这片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一个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消息——温家宝总理自言闻讯后“兴奋得睡不着觉”。
  但凡对中国能源、特别是石油供需状况有所了解者,都不难理解温总理此时的心情。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而石油供给却日益依赖进口的情况下,成功勘探冀东南堡这样一个“整装、优质、高效的大油田”,其能源经济价值和战略标本意义,显然都不仅限于正热火朝天进行中的环渤海经济区域发展,而是足以与当年大庆油田的成功勘探一样,表明中国主要依靠自己解决石油供给的能源战略,绝不是一张没有支撑的空头支票。
  虽然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仍然占近三分之二的绝对比重,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不断增加石油供给,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多重要。而相对于中国自身有限的石油产量,我们每年增加的石油供给缺口,不得不主要靠进口解决。随着中国年净进口石油量连续超过1亿吨,由此引发的国际性防范或敌意也不断增加。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勘探渤海湾大油田,对缓解中国面临的能源供给压力实在是“雪中送炭”,媒体因此普遍称之为中国石油业40年来“最令人惊喜的发现”。以至于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可以宣布,中国立足国内解决能源供应,适度进口石油只是作为“必要补充”。
  不过在欣喜之余,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心态,正视中国能源、特别是石油供需的严峻现状。相对于中国目前每年约3亿吨的原油消费量,渤海湾大油田10亿吨的总储量并不算多。而在中国境内勘探新的油田还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指望一个南堡油田改写中国能源短缺格局,或者说希望不断扩大原油产量以解决中国石油供需紧张的突出矛盾,显然都是不现实的。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境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60亿吨,仅够开采20年左右。无论是单位国土面积的石油丰度值,还是石油可开采年数、人均储油量,中国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是一个能源、特别是石油供给相对短缺的国家。而为了寻找更多油源,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勘探身影遍布全球,能源,特别是石油外交,日益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对外事务。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人士,企图通过提高价格或战略遏制等手法,强行压制中国原油消费量的正常增长,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会牺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当然是不可取的。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办法,则是开源重要,节流更重要。
  如果说,持续不断在境内进行勘探开发,尽可能争取出现更多渤海湾大油田这样的惊喜发现,是中国解决石油供应短缺的“开源”之路;那么,通过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技术和产业升级,不断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则是更可持续的节流之道。
  市场经济的一个铁律,就是要争取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优化配置。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能源,特别是石油供给压力,既不能牺牲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不能降低社会发展的质量,唯有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必要的价格手段和竞争机制,尽可能缓解能源、特别是石油供给的短缺问题,这就要从根本上调整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争取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能源消耗较多的重化工业,恰恰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高。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因素事实上都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特别是石油供应相对紧张,将不会是短期内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而从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政府预设的节能减排指标远未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进展仍然相当缓慢。
  因此,在勘探发现渤海湾大油田的激情时刻,我们更要继续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能源供应面临的现实挑战,认识到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唯有继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坚持节能降耗,切实提高石油等短缺能源的使用效率,才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