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4-23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7-04-23 6版 |
|
|
我叫赵常国,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2003年7月大学毕业后,参加云南省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项目,来到全国重点扶贫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安乡中心卫生院工作,现在担任卫生院副院长。
刚到新安乡时,看到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简陋的医疗设施,我也曾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迷茫,担心在这里无法发挥作用。是农民群众质朴真挚的感情,是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渴求,坚定了我留在那里的信心。
记得2004年秋天的一个雨夜,一位大嫂因宫外孕大出血被送到卫生院。这种情况必须转院,否则有生命危险。但大雨早已使通往村外的道路无法行车。我一边联系县医院,一边指挥大家就地取材,在一个大菜篮子的基础上自制了一辆简易急救车。就这样,我们抬着病人走了整整10公里,才把她及时送到县医院。大嫂得救了。回到乡里,我却病倒了。县乡的领导和乡亲们都赶来看我,以至于我住的屋外排起了长队。刚康复出院的那位大嫂也来了。她带给我两件礼物,一件是她拖着虚弱的身子刚从山上给我挖来的草药,另一件是哈尼族马甲。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卫生院人手紧张,我是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全看,就诊、开方、抓药、划价、收费全干。三年来,共接诊病人2000多人次,下乡出诊100多次,做阑尾手术33例,接生12例,走访农民500余户。由于技术相对比较高、态度好,找我看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都会专门找那个戴眼镜的医生。于是,我就多了一个名字—“眼镜医生”,而我也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明显增加,光我们卫生院就得到各类投资近百万元,卫生院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我感到乡镇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在领导的支持下,三年来,我累计举办各种业务培训45次,组织业务考试28次,选派8名职工到上级医院进修。2004年和2005年,我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都位居全县榜首。新安乡的群众开始享受到更为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回首在农村工作的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时,我会想,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老百姓却给了我最真挚的感情,最宝贵的信任。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找到了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我会继续留在这里为群众守护健康和生命。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