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教授榜”:知识童话还是学术巫语
    2007-02-07    作者:邓海建    来源:红网

  中国富豪教授榜成学生考研依据。2007年1月,某点评老师的网站上发布了“中国教授富豪排行榜”。此榜一出,迅速在各大论坛上转贴发布,众多网友纷纷热议,对教授富豪的现象褒贬不一,各有看法。(2月6日大洋网)

  改革开放了数十年的我们,估计还不至于看到“富豪”两个字就眼冒绿光,加上这是一个“榜单秀”的年代,按理说给教授们的“身价”排排行也不能算是动辄得咎的事情。关键是,当“中国富豪教授榜”乍一出炉,我们为什么找不到太多的基于“知识经济”宏大背景下的逻辑欣喜呢?这个问题显然不能仅仅归谬于国人的妒忌心理。就譬如当年袁隆平教授获得了百万“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也没人觉得多了、反倒觉得是一种象征性的奖励一样,我们对“中国富豪教授榜”的犹疑,更多的怕是在“中国学术现状堪忧”语境下的一种警醒式反射。
  这个榜单尽管存在纰漏、尽管是一种民间话语表达,但它毕竟某种程度上表征着“富豪教授”这个群体的社会辐射效应。在这个问题上,有几个命题需要我们厘清:一是“教授”到底可不可以多栖成“富豪教授”?这个问题和一个“歌星”到底可不可以成为“影视歌三栖明星”显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教授”具有学术体制下的福利归置色彩,而“歌手”是文化市场上优胜劣汰的称呼,换句话说,歌手不唱歌去拍电影大抵不能叫“不务正业”,但一个“教授”设若不做学问只去赚钱(更可疑的是寻租着教授的身份混迹于熟人社会的潜规则中去逐利)怕就不能只用他创造的GDP来度量其身份价值了。其实,就像“清洁工”也可以成为“富豪清洁工”一样,但,首先你得把地扫干净。一边是学术萎靡的事实困境,一边是个人腰包鼓鼓的利润风景,一个个“富豪教授”要话语铿锵姿态强硬——就得先经受得起职业操守、权责对等的拷问。其次,我们“教授”的身价究竟该如何彰显?“知识经济”或者“知本经济”年代,知识的确不再羞于兑现资本,但,一个社会之所以对“教授”身份的价值认同怀有歉疚敬仰之心、尽量给予其相对优越的福利待遇,其价值预期显然决不在于其忙着为自己挣的钱有多大——就譬如“会点金术者”的价值决不在于其拼命“点金”的成果,而在于其“传授点金术”造福社会的几何级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教授界出几个“富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大家都拼命玩“点金”、甚至以此为价值旨归就不大正常了。
  在我们的科研院校尚且不能列出一份“中国学术教授榜”来兜底的现实语境下,一份金光闪闪的“富豪教授”榜单怕不是让人骄傲的事情。中国高校的教授“老板”之多简直是可以列入世界之最的,从媒体和学术界的话语信号来看,“以国家科研经费为目标,以研究生为廉价劳动力,以科研的名义为自己谋福利”也并非可以省略的个案。我们应该还对“人大‘富豪教授’未过考核,考研名师提前下岗”等类似的新闻记忆犹新吧。一个披着国家教授身份的公民,把“富豪”身份经营得比“教授”还要好,这真是国家之福、社会之幸吗?据说,美国教授几乎都相对清贫、年薪大多只在八千至一万美元左右;日本的“富豪教授”也很寥寥、且学术界未必以此为荣……但愿我们的“富豪教授榜”真不要成为学生的“考研指南”才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