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是教授,下台是富豪;上午刚签下一份上千万的商业合同,下午却开着奔驰驶进校园,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他们,就是人们所谓的“教授富豪”。2007年1月,某点评老师的网站上发布了“中国教授富豪排行榜”。有媒体报道说,这个排行榜成为不少学生考研的依据(2月6日《法制晚报》)。
教授能通过本职工作致富应该是值得尊敬的,然而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毕竟在于培养人才,当越来越多的“教授富豪”把心思用在赚钱上的时候,其不要说是否还能静下心做研究和搞学问,就连能否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恐怕都是个问题。 “教授富豪”的大量涌现并不见得就是大学之幸,然而一些学生却期望其成为自己的导师。有的学生就直言,“教授富豪”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好的“钱途”。这不免让人闻到了功利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教授富豪”虽受到一定的追捧,但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自己的教授能够专心授课。由此引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某些大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监督管理制度过于强调行政主导逻辑,而忽略了学生的声音。大学不仅应建立起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督促教授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以指导学生,而且应保障学生的话语权,让其能够对导师进行监督,从而避免让学生沦为某些“教授富豪”的廉价劳动力。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除了具备学术和业务氛围之外,更要有一种人文氛围,拥有财富的多寡不是评价教授的主要标准。如果继续放任那些虽然富有但名不副实的“教授”敷衍塞责,不仅对于学生有失公允,大学自身的声誉也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