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专业和负责任
    2006-12-15    本报记者:王文志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报道不同于娱乐报道,要有很强的专业性。”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凯雷并购徐工案’的报道中,尤其可以看到专业性的重要性。”向文波给记者解释道,“一开始,曾有部分人士宣称‘凯雷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凯雷溢价70%收购徐工机械’等,但是专业财经人士随即对该方案进行专业分析后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根据凯雷与徐工集团签署的协议,凯雷用2.5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2.11%股权(这部分钱是给徐工集团的),在这2.55亿美元给了徐工集团后,凯雷获得徐工机械82.11%股权,成为徐工机械的控制人。在这个前提之后,凯雷再以0.6亿美元以增资方式获得徐工机械2.89%股权,这0.6亿美元是给徐工集团了吗?当然不是,那么放在哪里了呢?这0.6亿美元放在徐工机械里了,徐工机械此时已经不在徐工集团的掌控之中了,而是掌控在凯雷手中了。在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不包括非经营性损益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到10.8亿元后,凯雷再将0.6亿美元注入徐工机械。即使这1.2亿美元的增资部分全部被注入即将被凯雷控制的徐工机械,也是从凯雷的左手倒到右手,和徐工集团没有太大关系。这个财务技巧的背后,徐工集团仅仅获得凯雷的2.55亿美元现金,而不是3.75亿美元!另外,对于凯雷对徐工机械的增资部分,徐工集团仅仅得到0.18亿美元的‘股权溢价收益’。在这一问题上,《经济参考报》等媒体的报道体现了专业财经媒体的专业和严谨。”
    “负责任也是评价财经报道的另一个主要标准之一,在徐工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大多数媒体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由于大多数媒体对徐工案的报道,引起了决策层和社会公众对徐工案的高度重视,最终使得收购方案得到实质性修改,徐工机械股权出让比例大幅降低(由外资以85%的股权绝对控股改为国资以50%的股权保持控股);在没有获得控股权的情况下,凯雷提高了收购价格(提高幅度大约为20%),虽然这一方案依然是一个妥协的方案、平衡的方案,但毕竟比原方案有了更多的进步。”
  相关稿件